近日,某平台兴起了一股“爹味发言”风,刻意多出的标点符号、稍显土味的祝福语和话尾一定要带上的两朵玫瑰,和和气气讲“鸡汤”,是这种发言风格的标配。“爹味发言”是人为地制造沟通难度,还是年轻人和父辈间的一种和解呢?
装腔作势 实不可取
蜀中闲人:使用“爹味发言”的只是一个特殊群体,大都是些年轻人。他们刻意模仿父辈和年长男性的言行,虽无恶意,但调侃意味很浓。以这样的方式说话,首先是对长辈及他人的不尊重,会使本来就存在的代沟越来越深。再者,常把“爹味发言”挂在嘴边,长此以往,也会缩小自己的社交圈子。因此,像“爹味发言”这种逞一时口舌之快的行为,应适可而止。
泥河牧歌:有一句歇后语说得好:“猪鼻子插大葱——装象。”用在“爹味发言”上是再恰当不过了。“爹味”无非就是模仿长辈说话的腔调,这种形式的网络隔空对话,就是不让人好好说话,其实是一种病态文化。虽然它尚未成为语言交流的主流形态,但长此以往对于模仿性极强的青少年来说,百害而无一利。故此,应当警惕这种变异的文化现象对语言文化的影响和破坏。
云上飞:习惯“爹味发言”的群体容易把思维封闭在自己的认知里面,通过语言游戏来获取某种优越感跟满足感,这种不考虑对方感受的说话方式不但无法获得他人的认可,还会使人反感。虽然“爹味”确实有一点点温情的感觉,但还是让人觉得装腔作势和不真诚。所以,即便当作一种调侃也要行有所止。
无伤大雅 平常待之
中言利尔:对老气横秋的“爹味发言”我们不妨平常待之。一是能仿效父辈的说话模式,也意味着跨越了两代人的鸿沟,是好事一桩; 二是这种与时俱进的交流方式,客观上也对丰富汉语言增添了另一种特色的“佐料”。而且,随着时间的沉淀,更新的民间网络流行语势必还会取而代之,因此,我们不必太在意。
张全林:真正的“爹味发言”是为了沟通与交流,而年轻人的“爹味发言”也就是玩个梗。但年轻人的“爹味发言”并不在于传达信息,虽多半有调侃、逗乐之意,却不失对老一辈的观察和思考。除了娱乐性,也体现一种换位思考,包含着对父辈的“读懂”。可见,“爹味发言”并无负面之意,反倒多出了幽默、融洽之感,网络空间永远在变,我们应乐观其成。
摇摇:不管你是否承认,带有一丝幽默的“爹味发言”充满了特定人群的形象特点,看似过时却充满友好。这种模仿长辈说话的网络语言更像是一种换位思考,让更多的年轻人在三言两语间感受到来自长辈的一片真心与关切,无伤大雅。因此,无须刻意苛责这种新兴的表达方式,倘若此类语言能够成为维系年轻人和长辈的沟通纽带,那不妨笑而待之。
以诚相待 友善交流
刚柔:“爹味发言”只是一种自创的口头语言,充其量只是自娱自乐的另类表达形式,进不了语言文化的大雅之堂。它就像百花园里的一株绿草,衬托不了美丽风景,又不至于大煞风景,对它的存在应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就像“土味情话”“萌言萌语”一样,经过时间的淘洗,在一番语言的新陈代谢之后,自然会去粗取精。
不知潇湘在何处:习惯“爹味发言”的人可能缺乏同理心,喜欢说教,这种说话方式容易使人反感,对沟通交流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经常“爹味发言”,还可能会降低自身的交际能力,所以,选择“爹味发言”应当慎重 。在日常交流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分享信息上,而不是模仿与戏谑,只有以真诚为基础,尊重对方的个性与差异化选择,才能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常睿平:“爹味发言”追求的是个性,看似能拉近与上一代人的距离,其实难以被众人接受。在网络交流泥沙俱下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养成规范书写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如此才有利于交流的展开与深入。而规范文字使用,平台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这是构建健康网络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赋予网络更长久生命力的必答题。
下期话题
近日浙江出台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子女3周岁内,鼓励用人单位允许适宜远程办公的职工采取居家办公和工位办公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工作。有人认为,此举有利于提高生育意愿和人口出生率,也有人担心,企业主动落实这一政策存在不少难度,真正实行也会降低带娃员工的职场竞争力。下期茶座,邀您聊聊“居家带娃办公”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