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洞洞铅笔售价近20元,一支米菲宝珠笔(水性圆珠笔)售价50元……新学期开始,不少家长在给孩子置办文具时纷纷感慨:躲过“雪糕刺客”,又躲过了“充电宝刺客”,却没躲过“文具刺客”!记者走访文具市场发现,一批样式新颖、功能繁多的“高价文具”动辄大几十元甚至数百元,在俘获学生粉丝的同时也成了收割家长钱包的“利器”。
每到开学季,与文具相关的话题总会一如既往地冲上热搜,与往年关注的安全性问题不同,今年价格成了大众讨论的焦点。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家长并非不能接受高价文具的出现,气愤的则是商家玩价格标签“失踪”、商品混放的套路,让购买者意外被“刺”而心有不甘。
从孩子的天性来看,对于新、奇、特的物品天然有着更大的关注度,在相对单纯的校园生活中,一个小小的文具可能就是孩子在同学之中炫耀的资本和共同的话题,也就是所谓的社交货币。因此,文具对于学生而言,也超越了学习用品的单一属性,而商家正是精准抓住了儿童的这一心理,才开发出了动漫联名IP文具、限量款文具和文具盲盒等产品,让文具逐渐走向玩具化和高档化。
其实,每代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曾有过对新奇文具痴迷的经历,从“70后”习以为常的铁质文具盒、削笔刀、无味橡皮,到“80后”开始盛行的吸铁石文具盒、转笔刀、水果味橡皮,再到“90后”和“00后”的多层文具盒、半自动转笔刀和修正带,乃至如今“10后”的笔袋、全自动转笔刀和磁力橡皮擦,莫不是一代代人在校园生活中追新逐异的难忘记忆。由此可见,市场始终是分层的,商品从来就有低、中、高档之分。因此,面对高价文具,家长和大众也不妨多些平和的心态,在学会合理避坑的同时,借此给孩子上一堂生动的消费教育课,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消费观与价值观,或许比一味地气愤更有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高价文具除了家长意外被“刺”,也不乏忠实的消费群体,诸如“如果一支笔能让他爱上学习,我还是很乐意的”这样的观点在家长中并不鲜见。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消费观的不理性尚可理解,但对于已是成年人的部分家长来说,这样的消费理念,无疑对高价文具的热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揆诸现实,教育已成为大多数家庭最舍得投入的支出,家庭教育的奢侈化现象也已十分普遍。毕竟,相比课外辅导、学区房等大宗教育消费支出,高价文具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消费观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价值观。高价文具的热销其实也折射了部分家长教育理念上的执念,那就是“高投入必有高产出”。在“内卷”成为教育热词的当下,“文具刺客”刺痛的不仅是部分家长的钱包,更刺痛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因此,要让家长和公众对“文具刺客”的心态回归理性,还需从让更多人对教育问题“脱敏”做起。
自“雪糕刺客”开始,“刺客”就成了一个社会高频词,当这股造词风愈刮愈烈,甚至蔓延至文具领域,影响到孩子时,我们也就不得不有所反思和警醒。虽然在市场经济时代,商品执行市场调节价,商家拥有自主定价权无可厚非,但在道德层面上,文具厂商同样需要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教育已成为全民焦点的今天,让文具坚守“实用、安全、健康”的底线,可谓事小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