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张晓刚所长坦言“内地所招得多,更没人往我们这来”,面对这样的现状,敦煌研究院也无可奈何。张晓刚还透露,今年本来有五六个人报名,都是来自不错的大学,但全部缺考,一个都没去。
如今“考编热”已经到什么程度,相信众所周知。今年的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00万,报名比例已经达到68∶1。9月上旬,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披露,今年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达1144.2万人次。今年,北大原子核物理专业的王梦珍,考编做了北京酒仙桥街道的城管,还有一名清华女博士,报考了长沙岳麓区的警务协管员,都引发了社会热议。万万没想到,如今竟然还有“无人问津”的“编制岗位”?
如果我说,“敦煌考编无人问津”,恰恰源于“内卷”,一定有人瞪大眼睛,迷惑不解。何谓“内卷”呢?大致来说就是“无止境的内部竞争”。人山人海,乌泱泱一大片人全部朝着一个地方挤、全部做着一件事,这就是“内卷”。教育的内卷何以发生?家家户户在考试科目上不断“鸡娃”,娃娃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应试以及应试加分上,他们其他方面的需求就不受重视。行业的内卷何以发生?人们全朝着体制内的白领岗位挤,当一年考教资的人次突破千万,你就能在教师行业随处发现清华北大毕业生。与此同时,其他农工商的诸多行业,就受冷落了。地区的内卷何以发生?大家都往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挤,京飘、沪飘、深飘,抢得连地下室租金都水涨船高,与此同时,三四线城市就显得萧条冷清。
“敦煌考编无人问津”何以发生呢?第一轮,教育的内卷,使得儿童对于考古的好奇心难以被发现、被重视,于是立志于考古的人少了一圈;第二轮,行业的内卷,使得考古专业、文化研究专业备受冷落,于是进入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又少了一圈;第三轮,地区的内卷,为数不多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又希望能够“孔雀东南飞”。显然,“敦煌考古编制岗位”不可能招个不懂考古的,可如此三轮下来,合适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你说敦煌考古的岗位,还能招到人才吗?
内卷,固然要看到其进步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实质上“不均衡”的一面。内卷导致高度的竞争,造就了极高的行业水平——内卷之下,一些岗位清一色的知名高校毕业生。内卷也造就了极高的行业效率——内卷之下,以前几个月干不完的活,现在没日没夜996也要“肝”出优秀的答卷。但也要看到,当潮水涌向一处,则另一处就会缺水。一部分的内卷,是以另一部分的“无人问津”为代价的。人人向往一线城市做白领,这就造成了几百上千人竞争一个“饭碗”的所谓“就业难”局面,而在现实的另一面,则又是社会上许多岗位,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人才断层,甚至是“招人难”局面。一面是求职者喊着“就业难”,一面又是招聘者感叹“招人难”,可不让人哭笑不得!
考古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事业,不该后继无人。可事实上,比考古更重要的基础人文学科、社会传统行业,又有哪一个是可以后继无人的?三百六十行,我们并不需要行行出状元,然而我们却必须警惕,所有状元都往一个行业里扎堆。要知道,这样的结果并不只是这个扎堆行业迎来“内卷”,而且意味着其他三百五十九行的凋敝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