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专科生“逆袭”读研、毕业3年后送外卖。近日,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送外卖一事,引发热议。这名何同学目前正在重庆江北区从事送外卖工作,“目前找不到更好工作,倒不如先自己养活自己”。何成的社交平台账号下涌入大量网友评论,有人认为他“自食其力”,也有人认为他是“大材小用”。对此,你如何评价?
本期嘉宾:张连洲、刘天放、郭元鹏
不“躺平”就值得尊重
□张连洲(公务员)
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每个职业都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职业都可以绽放精彩。比如硕士送外卖,如果他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又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摸索和创造出一套更科学、更规范的送餐模式,那么,这非但不是浪费资源,反而为共享经济和新就业形态注入了新动能和活力。退一步讲,即便是如这位硕士所言,其选择去送外卖,只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需要养活自己,也值得肯定和倡导,毕竟,年轻人拒绝“躺平”,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不可否认,与硕士送外卖相比,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恰恰选择了平庸和“躺平”。有的人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非常普通,今生注定不会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来;有的人表示,自己做的工作太平凡,干好干坏都一样。于是,他们在工作中消极应付,不思进取,一旦面临岗位竞争,势必会被淘汰。
硕士送外卖,再一次印证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只有糟蹋职业的庸人,没有浪费人才的职业。同时,也给广大大学毕业生一个有益的启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爱岗敬业,只要勤恳努力,只要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同,都会受到民众的敬重。
并非意味着“读书无用”
□刘天放(教师)
从报道看,选择去送外卖,是何成在失业4个月后的一个尝试,这也许证明,他的学术能力一般,以至于无法找到一个“对口”的工作。这没有什么遮遮掩掩的,他本人也是这么回应的。既然“学无所成”,那就该勇敢面对。欣慰的是,何成没有“躺平”,也没有啃老,而是想自立,于是送起了外卖。
不过,何成这件事并非意味着“读书无用”,因为仅一个何成,肯定无法代表整个研究生群体,更代表不了“知识无用”。毕竟,大学生乃至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与“读书无用论”没有多少关系。
况且,何成送外卖,并非他谋生的永久职业,正像他本人所言:外卖员的职业对他来说只是个过渡,他一直在思考赚钱的方式。未来,何成想尝试做生意。“如果几年后实在不行,只能找地方上班了。”他觉得自己是个愿意尝试的人。的确,这是一个竞争激烈又多元化的社会,哪怕高学历者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也要受自身条件的束缚,必须凭本事吃饭。
何成这件事很复杂,恐怕既有受本人能力所限的无奈影响,也有机遇把握不住的问题。所以,过度解读大可不必,当以平常心看待“硕士送外卖”。也未必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出了很大问题,因为硕士送外卖毕竟很少。如果大量硕士毕业生都在送外卖,那目前的培养体系才肯定出了大问题。
“骑驴找马”的求职理智
□郭元鹏(职员)
眼下,在我们的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就业现象,叫“慢就业”。即,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待在家中,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只是,不是所有毕业生都有“慢就业”的基础。就像报道里这位“送外卖的硕士”一样,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假如也加入“慢就业”的行列,自己的生活开支都会成为问题,会成为不折不扣的啃老族。
因此,“硕士送外卖”本质上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快就业”找到的岗位虽然不是“最向往的”,不是“最喜欢的”,不是“最赚钱的”,不是“最合适的”,却是最能解除燃眉之急的。这不论是对自己而言,对家庭而言,对社会而言都是有百益无一害的。
硕士送外卖体现了“骑驴找马”的求职理智。选择去送外卖,是何成在失业4个月后的一个尝试。既然“目前找不到更好工作,倒不如先自己养活自己”,这就是硕士何成最基本的想法,他的这种想法一点儿都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