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赣州一位家长自掏一万多元给女儿的班级换课桌椅引发舆论热议。有的网友为此点赞,也有的网友认为此举会给其他班级的家长带来压力,甚至引发攀比之风。当地教育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家长的这种爱心行为,我们表示欢迎。”(9月26日南方都市报)
应该说,这位家长的捐赠行为值得肯定。虽然他的出发点带有一定的利己性,但结果却是利他的,只要结果是利他的行为,都应该点赞。
但也要看到,这种行为有其不妥之处。首先,可能给班级孩子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小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对世界的认知处于初级阶段,这件事看似全班同学都受益了,但也可能会让班级孩子们产生金钱就是万能的、有钱就可以搞特殊化的价值观。其次,也有可能打破原有班级管理的平衡。即使学校和老师想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但这位学生家长为全班改善了学习环境却是不争的事实。老师对这个学生会不会更加照顾?其他学生家长要不要跟进?既然这位家长捐了课桌椅,那我要不要捐其他的教学用具?不然我的孩子可能就不会被特殊照顾。
保证孩子享有必要的学习环境,本应是学校的责任。如果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资源,那么作为学校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有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学校具备应有的教学基础设施。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除了表示“欢迎”之外,更应有所反思。
此外,宣传家长的捐赠善举也应注意把握尺度,切忌成就了一小部分孩子的优越感,伤害了一大片孩子的自尊心。
国庆假期“游戏限玩”
别只“嘴上说说”
□郭元鹏
9月26日,腾讯游戏官方发布通知称,结合《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与实际放假调休安排,国庆节假期前后,腾讯游戏旗下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网络游戏面向未成年人实施“游戏限玩”规定。(9月28日《九派新闻》)
腾讯官方关于国庆假期未成年人限玩的规定是这样的:9月30日-10月7日每日的20时至21时,未成年人可登录游戏。其余工作日,以及调休上班的10月8日和10月9日均为禁玩时段,每天游戏时间不超一小时。
腾讯游戏官方能出台“假日限玩”的规定,终究是好的。但是,“游戏限玩”不能只是嘴上说说,不能只是文字游戏,而是需要用强硬的措施加以限制和落地。首先,要实现游戏账号的精准管理,要将“游戏实名”落实到位,借助大数据监管“孩子账号”的动态,确保真正实现“游戏限玩”;其次,要实现限玩覆盖,比如说有的孩子注册的游戏账号很多,这个号码能玩一个小时,那个号码能玩一个小时,这种情况如何约束,需要有具体的措施;最后,已经发现了一些“游戏防沉迷”的漏洞,需要游戏公司采取技术手段堵上漏洞。
国庆假日“游戏限玩”只靠腾讯一家显然也不可能达到效果,对于有关部门而言,需要协调所有的游戏公司、游戏平台、游戏软件一起加入“限玩”的队伍之中。当然,对于家长而言,也需要多做些事情,用丰富精彩的节日生活降低孩子对游戏的依赖感。
清华生当保姆是假新闻
营销岂能无底线
□龙敏飞
上海市松江区市场监管局近日针对一起虚假商业宣传案件进行行政处罚。2021年5月,上海佑杰家政公司发布一则“清华毕业生求职保姆”的商业宣传。该宣传内容显示,29岁的李静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学历,目前是保姆阿姨管家,月薪3.5万,还包含多项信息并附有一张女子照片。经查,宣传内容均为虚构,照片系软件修改虚构。(9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清华毕业生求职当保姆,月薪三万五”的消息一度激励了很多人。一方面,这是对“劳动没有贵贱”的一次正面引导。另一方面,这也是对社会精细化管理的一次普及,这证明社会的精细化程度在不断地进步与提升。一出励志大戏,带来别样风情。
可未曾想到的是,让人感动的故事,又是一个“虚构的剧本”。压根就不存在的事情,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机构利用了,收割的,是一波流量。这说到底,还是一次超越底线的营销。只不过,这是一次没有赢家的营销。看似企业得名甚至有可能得利了,但当潮水退去,这家企业什么也没有得到,甚至还被罚款,被钉上耻辱柱。而对整个社会来说,这也并非好事,因为这伤害了诚信社会的构建。
对企业来说,如今被罚20万元,也算是咎由自取。但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对这家企业进行处罚,也只是为了树立一个正确的标杆。那就是,任何的宣传,都应该保持在合理合法的规则之内。你可以创新,但不能超越最起码的底线。从这个角度来说,该企业被罚具有风向标价值,对意图通过类似方式博取关注度的企业来说,这一路径已经被堵死了。从情感诉求上来说,每个人都需要用励志的故事来温暖内心,但前提是励志故事必须是真实的。
宣传营销是一门技术活,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创新宣传路径,但任何事情都应遵守底线、执行红线,千万不能越轨。
本版诚挚欢迎读者来稿,来稿邮箱为:qzwbp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