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我读小学五年级,我们家从西门外贸抽纱厂宿舍搬到泉州五中,住进学校后门边最后一排的教师宿舍。虽然当时父亲已调到五中任教两年有余,但直到搬家,我才第一次和这片校园有了交集。
教师宿舍是旧教室简易改造而成,墙上仍然嵌着长长的黑板,一间教室用砖墙隔成前后贯通的两个房间,门外的走廊则封闭成厨房使用。整排宿舍住了三户教师家庭,我记得当时的邻居是苏元平老师和陆燕山老师。
初来乍到,同龄的孩子我认识的只有小学同班的阿晖,他们家在学校另一侧的宿舍楼里。可惜不久我们便打了一架,我家的宿舍门和铝水勺上都留下了我们英勇战斗的痕迹。我那小小的朋友圈不得不重新建设。
这是成长过程的小波折,很快我就融入这片校园之中。虽然这里还只是父亲教书的学校,但已经开始是我童年的乐园了。红土操场、水泥球场、木材仓库、沙坑草地花圃、龙眼林和芒果树、石栏杆和木麻黄,都是我的天地。最开心的是放假的时候,我和一帮教师子弟们在空旷的校园奔跑嬉闹,偷偷骑着食堂的三轮车沿着坡道呼啸而下……
初相遇时,五中简陋粗粝,却充满了快乐的气息。
1983年7月,我考入五中初中部。从此开始了在五中的六年学习生涯。泉州五中终于不仅仅是父亲的学校,也开始是我的学校了。
我所在的1986届初中五班的班主任是杨锡聪老师,教授我们英语,年段长许谋炳老师则教授我们语文,我一直认为我对这两门学科至今能保持兴趣和他们当年出色的教学是分不开的。杨老师曾教导我们学习要有“不怕厚着脸皮,不怕磨破嘴皮,不怕踏破脚皮”的“三皮精神”,至今记忆犹新,每每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它。许老师的书法文章和师长风范更是让我崇敬,我的第一篇见诸铅字的小文章正是在他的推荐帮助下完成的。许老师的熏陶和鼓励,让我养成了读书写作的好习惯,在改变人生的同时自娱娱人。
1986年我考上了五中的高中部。我家也搬到了学校大门右侧的宿舍,家里的条件和我的学习成绩都比以前改善了不少,父亲总算可以不再担心我的学习。校门口的家和校门第一排的教室框定了我的整个高中生涯,留下了无数的故事和回忆。1989届高中被誉为泉州五中的一个里程碑。整个年段名师荟萃,英才辈出。我忝列其中,能就教于林火炎、何崇亮、董志雄、史美中、陈志忠、陈淑贞、盛和宇等诸位老师,与许多身怀绝技、名列省市第一名的同学交流,“师友之所谈论,尚历历胸臆间。”实在是非常幸运的人生经历。
高中阶段也是我最后在五中学习和生活的时光。高考之后,大约1990年,我们再一次搬家,离开了五中校园。最美好的家校一体的日子一去不复还。
但我们家和五中的缘分还在继续。弟弟妹妹也陆续成为五中学生。弟弟是1994届高中毕业生,妹妹则是1998届高中毕业生,他们都在五中学习了六年。而父亲依旧在学校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主持每周升旗仪式,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坚持高中英语教学,直至2002年退休。
算起来,五中120年,我们一家能和它相伴超过20年,已经是足够幸运了。与有荣焉。
(蔡铭彦,泉州五中1989届高中、1986届初中毕业生。五中教师蔡文旭之子。长期从事金融及投资工作,曾在多家银行任职。现为中海峰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