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赣州的曾先生看到女儿的桌椅有些破旧,自掏腰包给女儿所在的班级换上了舒适漂亮的新桌椅。有网友认为家长献爱心无可厚非,也有网友担心,这种行为导致了不同班级的差别待遇,也给其他班的家长增添了压力。您怎么看?
热心公益 理当点赞
蒲公英:虽然曾先生的初衷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但他的善行惠及了整个班级,让孩子们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曾先生通过自己的爱心之举改善了全班的学习环境,这种爱心充满了正能量。而他的做法,除了赢得学校的称赞和支持,也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了好榜样,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分享,同时也让其他家长看到了正确的教育方式。
泥河清心:曾先生以实际行动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条件,彰显了一个普通民众对教育事业的关爱,着实令人敬佩!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以有限的能力去做力所能及的善举,就会像涓涓细流一样汇成爱的海洋。至于所谓的差别待遇则纯属杞人忧天,献爱心是自觉自愿的事,谁也没有强迫谁。有人献爱心,有人却专门挑毛病,这种心态实在是狭隘自私得很。
踏浪:曾先生自掏腰包换新桌椅,改善了班级的学习环境,是爱心善举,此行为应当点赞。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可以捐献学习用品,家长也可以,如果家长们都能向曾先生学习,让孩子们的学习环境逐渐变美变好,岂不是乐事一桩。爱心是可以传递的,曾先生做了很好的榜样,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而不是站在一边非议。
差别待遇 不应倡导
汪老师:如此“有钱就任性”的做法,会导致家长之间互相攀比,如果有钱人都这么做,那么,学校各个班级的教学设施就会五花八门,十分难看,而且会造成班级间的“贫富差距”,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影响。真的想献爱心,家长不妨捐款给学校,由学校统一规划决定换什么、怎么换,如果鼓励家长决定学校设施的更换,岂不是乱套了!
吴玲:教室设施怎么更换应由校方做主,而不是由家长以“献爱心”的名义来决定。家长自掏腰包给女儿所在的班级换新桌椅,“献爱心”里面包裹着“干涉权”的滥用。学校桌椅等设施怎么更换、什么时候更换,本该由校方根据需要来考虑,而不是以家长的眼光来决定。假如家长认为教室不好看,是不是可以花钱重新装潢一遍?公共设施不是家长后院,可以按照自己的审美来决定。
陈卫中: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教室捐赠桌椅,为自己的孩子创造区别于其他同学的学习环境,不值得提倡。这会使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优越感”,使其他同学产生不公平对待、有钱就任性的“危险认识”,对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的孩子们可能产生负面作用。教室桌椅是学校的教学设施,理应由学校统一布置,平等地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家长愿意帮助学校改善教学设施,可以向学校捐赠,由学校统筹安排。
理性看待 正确引导
张全林:曾先生的行为属于典型的凡人善举,应该得到社会鼓励。话又说回来,引发“待遇差别”也无须担心。生活中,差别总是客观存在的,谁也回避不了,只能正确面对,想方设法尽量改善。正如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一样,有人腰包先鼓了,总比都一起熬穷日子好。对这类情况,需要摆正思想,树立正确导向,好人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做好事。
曹建明:曾先生的爱心之举值得点赞,但学校的桌椅更新有一定标准和年限,确保安全可用应该是基本条件。作为学校来说,可以将家长的爱心捐款作为教育基金统一安排,用于教育教学设施的添置改善,而不是单一地用于一个班级,以避免孩子们产生攀比心理,影响和谐与稳定。
云上飞:学生的课桌椅属于教学用具中的硬件设施,这些课桌椅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才能投入使用,在此之后还需要定期进行整修和更换,这些事情本有一套规章制度。虽然曾先生此举是出于对女儿的爱,但作为家长,应该遵守规则,服从统一安排。家长要做的是正确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适应能力,这比给孩子换课桌椅更有意义。
下期话题
不久前,青岛地标“石老人”毁于风雨的消息冲上热搜,网友们在对“石老人”的坍塌表示缅怀的同时,也对“石老人”未来是不是需要修复原状吵翻了。有人认为,礁石受到常年风化和海水侵蚀,坍塌属于自然现象;也有人认为,“石老人”承载着游客多年来的情感记忆,已经成为青岛的城市地标,值得修复和保护。下期茶座,邀您聊聊“‘石老人’修不修”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