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虽过,假日话题的余温却尚在,一度登上热搜的“反向旅游”仍被网友们津津乐道。在今年的国庆假期,以“微度假”为主的短程旅游、都市休闲游分外活跃,多家旅游平台数据显示,部分原生态、商业化程度较低的小众景点、非著名旅游城市受到年轻游客大力追捧,“反向旅游”成为一种新潮流。
所谓“反向旅游”,是指年轻人为了避开人潮,选择非著名旅游小城,以安静、清闲的方式去度假。在今年的国庆假期,以低房价出名的鹤岗、螺蛳粉闻名的柳州、“宇宙的尽头”铁岭、石油小城克拉玛依等城市,成为这波“反向旅游”潮流中的热门目的地。
细细分析之下,这些小众城市都具有不少共同点,比如旅游资源没有被过度开发和商业化,依然保留着浓郁的本地风貌和特色,既能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也可以凭借独特的旅游资源赢得一众人的青睐。“反向旅游”所带来的市场新风向也告诉我们,在互联网种草时代,年轻人的旅游需求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大众景点打卡,而是对旅游体验和游玩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就此而言,与其说年轻人在“反向旅游”,莫如说他们在“反热门旅游”,甚至是重新定义旅游的概念。
这一现象也给城市旅游的经营带来新的启示,城市要吸引游客,不能再依靠固有资源坐吃山空,或用千篇一律的大众景点去获取客流,而要凭借独特的在地文化、生活氛围、人文气息去留住游客。进而言之,城市要发展旅游经济,就不能将景点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割裂开来,唯有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才能引客更留客。
也正因此,今年国庆期间,泉州中心市区推出的11条精品古城旅游路线,分主题串联起古城吃住游娱购,打造古城人文深度旅游目的地;各县(市、区)也进行了一番探索创新,推出多元、颇具特色的活动,带动本地游、周边游、短途游市场。在这股“反向旅游”风潮中,泉州的“微旅游”之所以能渐成气候,除了申遗成功这一因素的加持外,与近年来我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的不断提档升级亦不无关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泉州获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努力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泉州新实践、新经验的同时,也为泉州旅游的长足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军,“反向旅游”的兴起不能视为一个简单的现象,它有着积极的正向意义,其折射的正是国人生活品质与精神需求的日益升级。中国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中共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累计实际增长78%,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不断改善。当国人的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消费结构升级就成了必然,而当我们把旅游的发展放在中国社会经济大的发展层面上来思考,就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心得。
在大众旅游时代,“反向旅游”既意味着旅游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同时也为旅游产业向更高阶段迈进提供了更大的拓展空间。当下,我国旅游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当我们初步解决了量的问题时,如何提质则成了更为现实的矛盾。正如专家所言“过去的旅游是看风景,今天的旅游是体验场景”,在城市旅游同质化严重的现实语境下,不断创新旅游产品的供给,做到保有本色又能做出特色,才能让“近者悦,远者来”的同时,使旅游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