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地址 丰泽和昌花苑
书房面积 20平方米
藏书数量 六千册,文学与教学类书籍居多,兼具其他
推荐书目 《论语》《爱弥儿》
阅读时间 一天三个小时以上
阅读方式 想起读什么就读什么
新房子装修,孩子曾问我有何考虑,我说你们觉得怎么好就怎么装;后来,当我看到二楼的开放式书房,略显局促,却有点怅然若失。我理想中的书房应该是独门独户,独特而私密,进入其间即是自我天地,读书作文,想做啥做啥。当年兄弟多,想有独立睡房都难;工作后单位规定,已婚并带家眷一人一间,其余两人一间,住宿兼办公。这就叫你书不敢随便摆放,至于别人闲聊玩麻将,我只能找个有灯光的去看书,个中不便难言。从那时起,老想有个书房。
我从小爱书,一上学就懂得心疼课本,漂洗个装肥皂粉的塑料袋子装书;几年后才有了个褪色书包,像军用包。中学时,大哥从清流带来几本书,让我知道了很多未曾听说的文史故事;二哥从南平弄来一本火柴盒大小的字典,让我在玩魔方似的玩耍中背下整本字典;找当小学老师的远房大嫂借的《语文基础知识十二讲》,让我如获至宝并自制三个本子一字不落地抄下……亚里士多德说:“求知是人的本性。”大学四载,家境艰窘,好书的我就着图书馆和阅览室解渴。同时,尽量从生活费里挤牙膏似的挤几个钱买书,毕业时我的书也稍成规模,便把三哥做学徒的首个作品——一个简易木箱拿来藏宝贝书并寄存小弟家。工作后,找同事买过一个旧书橱,三层,对开,棕色,放些急用书。再后来,单位给外省籍教师配书架时也给我配了一个,铁质,立式,落地,宽,亦成我们家大人与娃两床分界墙,加伸缩线防护,以防有书掉落惊吓熟睡的娃。
当年搬过几次家,总要几位力气稍大的同事手抱肩挑,往返多趟,甚至汽车运载。爱人总恨恨地说:“日后购房,一定要有独立书房。”
对书,每天读五千字以上的我并没忌口,也随意,喜欢与高人对话,不妨和普通人交流。坐飞机读,一趟俄罗斯之行,带本《寻找苏联记忆》;坐汽车也读,一趟井冈山一本《苦难辉煌》。腰好时静坐深读,腰有恙仰躺翻阅。有时偏爱上哪个人的作品,或买或借就读,退休后,发觉买书读比借书读更便捷、更实在,买的书也就更杂更多了。
现在,我家的书房平时总关着。为何?乱,书柜早已摆满,多出来的各种书就在地上排着路队。书如宠物,久处生情,即便杂志不舍得扔,喏,书房南面那堵书墙就是几经筛选的老杂志,《人民文学》《作品与争鸣》《散文选刊》等,去年初整理的。说什么用惜废舍,其实难舍,尤其是书。当年闺女上初中,专门带她上书店买韩寒、郭敬明的书,她写关于女性文学毕业论文,陪她上书店买过《第二性》《紫色》《红王妃》《最蓝的眼睛》……有些书现在不读了,留着也是一段生活的记忆。
现在,一个近二十平方米的书房,橱满,柜满,地上桌上,到处是书,客厅沙发上和各房间床头柜上还有,不少还装了箱。好在自己的书我大致知道,哪个位置有哪本书,哪个“仓室”里放哪个版本,这其中还有训练记忆力的好处,但每需要时我一般能很快就找到那本书。
手边有书,心中有梦,这样的日子才叫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