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清源/新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古城文气养文人
□林 颐
《风的嘴唇》
胡弦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古城多有文气,一方水土,养一方文人。

胡弦是江苏徐州人。徐州,古称彭城,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

说起徐州,我想起了《三国演义》曹操三次攻打徐州的故事。败陶谦,灭吕布,破刘备,徐州这座城,可鉴曹操的丰功伟业。而刘备于陶谦病榻之前临危受命,以弱势与曹操相搏,于大败之际仍携城民撤退,正是他博取仁义忠厚之名、赢得世人民心的开始。徐州城,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

胡弦1966年生于铜山,现居南京,长期从事文学创作。这部《风的嘴唇》,是胡弦的散文集。这些文章参差长短,就编排而言,散、随意、有点凌乱。这类汇编的集子,大约都有类似的瑕疵,我平常不太看这类散文集,这次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我近期对城市史感兴趣,看到这部集子的介绍,我觉得,这里头有城市历史文化的底蕴。

多年阅读经验锻炼出来的感觉大多时候都是灵验的。《风的嘴唇》基本符合我的期望。胡弦,就是古城养出来的文人,他的作品浸润着古城的文气。

鸡鸣寺犹在,梁武帝在此出过家,玄武湖的水天倒映着南朝的烟雨楼台。走在古邳镇的街道,它的往昔,沿着纸上的路径渐渐地抵达。淮安河下镇的石板街,走过最多的大概就是盐车,少数的石头可能见证过韩信点将、大旗招展。狮子山上,楚王陵坐北朝南,凿石为葬,穿山为藏,那么深的黑暗吞没了许多时光,幸而,还有一只小小的玉蝉,魂兮归来……

书里的多数文章,是人文地理的书写,在徐州、南京与周边的江苏境内周旋。也写风土人情,比如《芙芙苗》,胡弦说这是他老家对一种野草的命名,方言中的植物,植物的姿态,方言的姿态和韵致,是一定要在这块地里长出来的人才写得出来的吧。《菜蔬记》是一系列由千字菜蔬散文组合成的篇章,这些小文徐缓地讲述着父亲、母亲、家里的老人、隔壁的乡邻,还有青豆、韭菜、槐花、南瓜等等的许多故事,吃食总是牵连我们早期的记忆,牵连着我们的胃和心。

哪怕后来长大了,也走不出这份记忆。写山写水写人物,胡弦的笔致有时伸远,写写这些年在他处的见闻或读书的所得,不过,他笔下最多的还是他的徐州、他的南京和他的江苏。

整部集子收录24篇散文,《古老的事物在风中起伏——徐州汉画像石读记》是最有分量的一篇。该文题记:“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也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在这篇散文里,胡弦细致地描述画像中的场景:挥舞长袖的歌姬,身姿矫健的击鼓人,人首蛇身缠绕的伏羲女娲,飞腾九天的龙凤,安静吃草的老牛,嘉禾摇曳,大树连理,羽人向着天池而去……他揭示这些场景背后的神话传说、礼器仪式、饮食文化、制度变迁,以大量文献索引奠定文本基础,以中外古今的比较论述来开拓思维的视野。这一篇,足以撑起全书“文化大散文”的格局。

用艺术史家郑岩的形容,汉画像石就是“逝者的面具”,让我们看见古人的生活。很想带上《风的嘴唇》,前去古城一趟,真切地聆听穿透岁月的风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要 闻
   03版:要闻
   04版:时政·要闻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民生
   07版:都市·社区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产业
   10版:经济·财富
   11版:地方新闻
   12版:泉州“狮”话
   13版:旅 游
   14版:健 康
   15版:清源/新悦读
   16版:综合新闻
手边有书 心中有梦
每日佳句
古城文气养文人
参差最美是书山
时代的摄影师
《劳动者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