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晋江市西园街道小桥社区居民陈先生在社区网格长和网格指导员的“说服”下,简办孩子16周岁的“成人礼”,将省下来的钱捐给小桥小学用于校园建设。
记者了解到,小桥社区把辖区内已划分的每一个网格片区作为一个治理单位,由片区网格长牵头,并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有威信的骨干力量担任网格指导员,协助网格长做好协调、沟通、调解等工作。今年以来,社区通过网格“微治理”,助力移风易俗“大提升”,已有8位居民主动为当地小学捐资。
划网格巧管理 线上线下勤督导
“社区践行移风易俗,大家办宴席的负担都减轻了,省下来的钱还可以用于孩子们的教育事业,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昨日,西园街道小桥社区居民陈玉良笑着告诉记者,社区倡导居民简办孩子16周岁“成人礼”,将省下来的钱投入小桥小学的建设和发展,一改以前大宴宾客、大摆筵席的浪费之风。
据介绍,小桥社区目前共有5个二级网格,其中4个为原社区人员设置,另外1个则专门为外来人员服务。社区把已划分的每一个网格片区作为一个治理单位,通过线下网格员和线上整治微信群相结合的治理方式,融关怀劝导、巡查处置于治理过程。积极发挥网格员和老人协会、老党员优势,哪家有红白喜事,“老同志们”最清楚,加上熟悉各家情况,动员工作往往能事半功倍。一旦哪家要操办宴席,沟通小组成员和网格员往往会提前拜访该户主人,了解操办事宜和宴席规模,讲清楚办红白喜事的标准,劝导村民遵守移风易俗倡议,确保歪风陋习一有苗头能被迅速发现、及时跟踪处理。
“做社区居民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我们社区,网格员基本都是本社区的居民,通过网格员上门做居民的思想工作,不会引起反感、也不易引发矛盾,效果比较好。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办婚丧事宜及其他宴席排查彻底,也便于‘点对点’上门打招呼、做工作,这样能让我们更好预判事态走向,将问题矛盾排解在前,切实写好移风易俗这篇文章。”小桥社区一级网格长陈文良介绍道。
破陋习立规矩 弘扬时代新风尚
记者翻看小桥社区新修订的《移风易俗改革公约》,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省办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对红白事宴席的规模数量作出要求,并进行公示,让居民心中有数、行之有据,杜绝攀比。
“在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中,宣传引导是重点。”陈文良回忆道,前段时间,社区陈先生的孩子过16岁生日,家人原本打算宴请宾客,为孩子操办一场较为隆重的成年礼。身为网格长,陈文良三次走访规劝后,陈先生改变了想法,决定简办孩子的生日宴。
“社区提倡取消‘吃公饭’,这个很好,肯定要支持啊。”居民李阿婆说,“以前有些风俗都是‘面子工程’,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是很大的负担。”
网格化治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也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可。陈文良说,今年以来,共有8名群众捐资给小桥小学,用于学校奖教奖学、硬件设施更新等。
群众响应移风易俗号召,将“省”下来的钱捐给社区的教育和养老事业。这样的事例,在西园街道其他社区也频繁发生着。西园街道霞浯社区乡贤吴森林、张景环伉俪在孙子结婚之际,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简办礼仪、节约支出,主动捐资30万元给社区慈善协会,用于支持社区教育事业及扶危济困工作;官前社区居民柯火木的儿子结婚,在社区“移风易俗妇女督导队”的动员下,简办婚礼宴席,把节约下来的50万元捐给官前小学和柯厝老友会,并捐款3万元资助社区五保户……
近年来,西园街道不断创新网格化治理,推动社区建好队伍、创好机制、用好载体,聚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重点目标,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各个网格点全面铺开工作,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的优势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电子屏、宣传栏、上门入户发放移风易俗宣传资料、开展主题宣讲活动等方式,破除乡村陈规陋习,让移风易俗新风“吹”进每一名群众心中。
□本报记者 张晓明 实习生 付海英 通讯员 林萍怡 苏凤妹 文/图
相关新闻
乡村风气好
两家人接连响应 简办丧事做慈善
本报讯 (记者王丽虹 通讯员朱栅栅)近日,晋江磁灶镇苏垵村2位高龄老人离世,其子孙后辈在悲痛之余,遵从老人的嘱咐,响应移风易俗号召,简办丧事,分别捐款10万元和3万元,用于慈善事业。
近日,苏垵村乡贤陈树宪90岁的母亲与世长辞,其家人在悲痛之余,遵从老人遗愿,丧事从简,为苏垵村锦里慈善基金、村老人协会各捐款5万元。
无独有偶,苏垵村陈树春四兄弟响应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倡议,于近日为82岁母亲简办丧事。全家人商量决定将简办丧事节省下的开支捐出,用于村里的慈善与养老事业。
磁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苏垵村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已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热心公益事业,支持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