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黄耿煌 魏晓芳 通讯员颜永祥 吕世鸿)路窄老旧,是很多乡村共同的痛点、堵点。在创建南安市“和谐村”工作中,水头镇各村聚焦这一痛点,着力拓宽升级村路,便利惠民,提升幸福感。
“哎呀,我都怀疑我走错路了。”日前,开车到访后房村的小吕发现,村路边再也没有停满车,会车再也不用隔得老远,坑洼不平的路也平整舒适了。后房村支部副书记曾焕新介绍,这缘于创建“和谐村”实施的850米环村路“白改黑”项目。为筹资修路,村两委和老年人协会仅仅打了几通电话,20多位乡贤、爱心人士就认捐120万元。村里还在沿线建设4个停车场,供120多个停车位,一下子解决了拥堵问题,“车辆再也不挤占道路了”,全村都很开心。
“平稳舒适的沥青路,铺到了家门口”,在西锦村,吕阿婆开心地说,“住村里,也有城市的感觉”。西锦村村支书吕辉福介绍,村里的环村路,特别是西庄自然村至西锦小学这2公里多路,车流多,早年修的水泥路多处破裂、坑洼。在“和谐村”创建中,村里筹资100多万元,拓宽路面、“白改黑”、施划标线,让这条路变成“舒心路”。林柄自然村溪岸边的村道没有栏杆,安全隐患不小。村里发动乡贤捐资,沿溪修了500多米石栏杆,村民悬在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下了。
永泉山开发区的建设,让朴山村的大部分道路宽阔起来。村里不止于宽,着力亮化彩化,在道路两侧种植三角梅、红车、黄金宝树等。道路环境提升,乱倒垃圾行为也少了。“不只本村民舍不得,外地来乱倒垃圾的也少了。”朴山村支部副书记刘彩香说,“一有发现,村民和巡逻队会一路追击,抓住为止”。创建和谐村,大路畅通美化,小路也不可忽略。长园自然村的一条500米泥泞坑洼路,被戏称“挡了年轻人的姻缘”。村级换届后,多方合力,筹资硬化,家家户户开心得像过年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