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已“立冬”,为抵挡寒气袭身,不少人选择吃肉补身。营养专家建议,入冬后吃肉补身有讲究。应多选择具有温补之效的肉材,依循“少油煎、多炖煮”的原则,可适当搭配一些药食兼用、能辅增食效的蔬菜、辛香料、药材等同煮,由此烹制出的肉菜,既能为身体“披上一件御寒衣”,也为身体补增元气与养分。 □本报记者 陈士奇/文 CFP/图
选对肉材 烹法宜“温和”
“初入冬季,食补还以‘温润’方式为优,尤其是吃肉时,宜多选择一些具有温补之效的肉材。”在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营养保健师刘壹錞看来,进入农历十月,属孟冬时节,此时刚刚入冬,人体脏器机能正处于“恢复期”,不适合以猛烈方式进补。因为过于猛烈的进补方式,往往不利于身体消化、吸收,既无法达到好的调养、滋补等效果,也不能为身体增加所需“抗体”。对此,刘壹錞建议,入冬后食肉补身,宜多选择一些“温和”属性的肉类,如牛肉、鸭肉、鸡肉、鸽肉、羊肉、猪肉等禽畜肉,以及鲤鱼、草鱼、鲫鱼、鳜鱼、带鱼等鱼肉。这些属性较为“温和”的肉材,烹食后不易给胃肠消化带来过大负担,既凸显“补冬”效果,也不容易引起“上火”症状。而从营养角度分析,这些肉材能为身体带来诸多不同的营养补给,包括蛋白质、脂肪以及铁、钙、磷、镁、钾、钠、硒等多种微量元素。畜禽肉还能为人体带来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的补充,而不少鱼肉则能为身体补充维生素D。另从中医角度分析,这些适宜在初冬时节食用的肉材,可为身体带来的益处也有所不同。对此,主治中医师张锦彬介绍,鸡肉、鸭肉、鸽肉等禽肉,烹食后起到滋阴补虚、去燥清火的作用。羊肉、牛肉等畜肉,食后起到补阳补血的效果,其中牛肉还兼具养护脾胃的作用,可补虚、益气。
初冬吃肉进补,不仅要选对肉材,还需注意“因人而异”。对此,刘壹錞解释,相对于其他禽畜肉,羊肉属性“偏热”些,患有阴虚火旺、咳嗽痰多、消化不良、关节炎、湿疹等症状的人就不适合选食。而对于患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则建议选食一些脂肪含量较少的肉材,如禽肉或是畜肉的瘦肉部位。若是属于消化功能运作不佳的人群,在选食一些肉质纤维较粗的肉材,如牛肉时,要注意控制好食用量,以免给肠胃消化带来运作负担,或是引发不适症状的产生。
“入冬后烹煮肉菜,建议以‘温和’方式处理,多选择焖煮、炖汤等烹法,少用油炸、煎烤等做法。”在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泉州营养师协会常务理事柳耀看来,以低温炖煮、慢火煲汤等方式来烹制肉材,既能较好地“锁住”肉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也能让肉菜较易于被肠胃接收与消化。特别是刚入冬时,为了避免给肠道、脾胃等脏器增加负担,在烹煮一些进补肉菜,特别是含有较高蛋白质的肉材时,建议多选择清淡烹法。对于一些脾胃功能较为脆弱的人来说,建议多食用以“温和”烹法制成的肉菜,因为这样烹煮出的肉菜口感较为软烂,便于被肠胃所消化。
药材增效 蔬菜巧调味
想要给身体多补充养分,在烹肉时,不妨适当添加一些可药可食的食材来辅增功效。
“为肉菜选择搭配食材时,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来挑选。”张锦彬介绍,体质偏寒的人,在烹煮肉菜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调味菜,如葱、姜等食物来帮助改善体质。体质偏热的人群,则可以加入一些“白色蔬菜”,如白萝卜、白菜等。如果体质偏阳虚,在烹煮肉菜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有助调养体质的可食药材,如补骨脂、益智仁、桑寄生、黄芪、肉桂、杜仲、熟地、当归、白芍等。此外,在烹肉时,可以对“症”选材,例如感到口燥咽干,或是在冬季容易咳嗽的人,就可以在烹煮肉材时加入玉竹、沙参、麦冬等可食药材,由此烹煮出的肉菜在食用后,能起到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
此外,刘壹錞建议,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肉材选择搭配不同的调味蔬菜、辛香料或草叶,如烹煮牛肉时,可以搭配肉桂、洋葱、良姜、芫荽、小豆蔻等;烹煮羊肉时,可以搭配丁香、紫苏叶、八角、肉豆蔻等;烹煮鸡肉时,可以搭配大蒜、辣椒、月桂、胡椒等;烹煮鱼肉时,可以搭配藤椒、花椒、香芹、多香果等。这些配料的加入,不仅能去除肉腥味,也能为肉菜增加散寒食效,尤其是一些具有辣味的调味蔬菜、辛香料,还能为肉菜增补预防感冒、抵抗风寒的食效,食后有助于增强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