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清源·五味斋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行走的“闽南智慧包”
□林美聪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而我,则是在长大后才慢慢领悟到其中的奥义。

小时候,常见父亲吃哑巴亏。20世纪80年代我们村挨家挨户大多以务农为生,为减轻农作物运输压力,父亲咬咬牙鼓捣了一辆嘉陵摩托车,并加以改装——套上运输架,成为村里第一辆可以用于运输物品的摩托车。可谁承想,刚买回来没几天,左邻右舍便轮流借车。结果在自家需要运香蕉、饲料时,父亲还得亲自上门要车。

面对母亲的抱怨,他却说:“傻人有傻福,天公疼憨人。讨便宜的,未必真讨到便宜;吃亏的,也未必真的会吃亏。”当时我还小不知其中深意,直到后来有一年农忙时,父亲因为腰伤无法下地,左邻右舍便自告奋勇每家一天轮流帮衬着母亲,仅仅几天就收完几亩地的甘蔗。这可能就是父亲所说的“吃亏便是福”吧。

那时在农村,流传着“重男轻女,疼爱小儿”的说法,父亲的教育方式却是例外。印象中,姐姐得到父亲的宠爱一点都不比我这个弟弟少。从小姐姐的成绩好,人也聪明伶俐,父亲买一个苹果都会切成两半分给我们。甚至在姐姐因为一时贪玩而中考成绩不理想只能就读专科学校时,父亲依旧是咬牙坚持供她继续完成学业。

对于当时面朝黄土背朝天还身背债务的家庭而言,两个孩子上学无疑是雪上加霜的。面对家人的忧虑,他却笑着说:“家伙分勿平,打到‘廿九瞑’,对待孩子可要公平,不然孩子长大可会闹矛盾的。”他知道,如果不继续供姐姐念书,将来姐姐也会埋怨父母,这样就容易导致我们姐弟俩产生隔阂。父亲承担的生活压力之重,可想而知,但他眉头都不带皱一下,骑上嘉陵摩托车就载着姐姐去缴费、报名。如今再回首过往这三十几年,我们姐弟俩一直亲密无间无疑是父亲当年种下的好果。

父亲的教育是温柔的,也是倔强的。上中学那会儿,就有人劝父亲,早点让孩子回家帮忙,他就可以早一些卸下重担。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太理想,尤其是数学,摸底考试不及格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不少人笃定我不是读书的料。但父亲从未劝我放弃学业,反而鼓励我:“输人毋输阵,输阵就歹看面。做任何事情都要拼尽全力,要不会遭人看轻。”说罢又骑着嘉陵摩托送我踏上求学之路。

当时交通不发达,只有一条路可通往学校,一路上都是货车,还得穿过一段林间土路。晴天还好,无非粘一身灰尘。但如果是雨天,就要面临一番挑战:林间土路坑坑洼洼,父亲不仅需要眼观六路,还得在泥泞的土路上依靠双脚苦苦支撑、滑行。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凭借一股韧劲为我们保驾护航。也正是在父亲的影响下,我格外珍惜上学的机会,不惧怕每一次挑战与失败,走出山村,一路考上大学,当上人民教师……

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但在我看来,父亲的爱更像水,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他将他的“闽南智慧”源源不断地注入我的生命中,灌溉我茁壮成长。看到我们不洗碗,他会说:“家治宰,趁腹内。”并以身作则刷洗碗筷;看到我们不做作业,他会说:“少年袂晓想,吃老毋成样。”引导我们从小就得养成好习惯……

这些从父亲日常为人处世中流淌而出的不起眼的智慧,其实一直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影响着我,带给我成长的力量。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03版:清源·五味斋
   04版:综合新闻
行走的“闽南智慧包”
麻雀来寻宝
深夜一角
两小儿辩“雨”
“笑车”
每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