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第二天太阳出来了,寒号鸟又出去玩了,又没有垒窝,一到晚上,又“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后来寒号鸟在寒冬的夜里被冻死了……
那一年读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寒号鸟的故事,我嘴里嘀咕:寒号鸟不垒窝,不会飞去和别的鸟一起睡吗?寒号鸟没有妈妈吗?它妈妈也和它一样贪玩不垒窝吗?结果有同学报告给老师,被当作搞怪一把揪起耳朵拉到教室后面站着。大冬天里多痛啊!冻得耳朵快要掉下来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现在想想,不禁莞尔而笑,而又百感交集……
四十多年前,乡下隆冬到来的时候,傍晚太阳快落山时会刮起凛冽的北风,也叫“霜风”,预示明天将有厚厚的霜。这风能穿透衣物而直接进入肌肤冷到骨髓,路上行人都缩着身子低着头匆匆忙忙赶回家,花草树木也被吹得瑟瑟发抖。但是晚上在屋外大埕或者已经收割了的稻田上如果有放映免费的露天电影,村民们都会头顶着风脚踏冻地,或坐或站着挤在一起看完电影。特别是我们这群小孩子,早早地搬着板凳围坐在前面。可能是人气太足了,也可能是电影情节太吸引人了,又或者是母亲手织的毛衣毛裤太温暖了,那时的我们,竟不觉得冷。
夜半气温骤然下降,霜降开始了,我们兄妹几人挤在一张大大的床上,盖着母亲白天晒好的厚厚的被子,嗅着香甜的阳光味道酣然入睡。这时如果你走进村里只能偶尔听到几声犬吠。天气太冷了,看家的狗狗也不敢在门前“站岗值班”,都窝在窝里御寒;如果你看到还有一两盏昏黄的灯光,那是勤劳善良的母亲起床替小孩盖被子……月儿西斜,远处传来一两声夜鸟的叫声也显得格外凄冷,此情此景就是早年乡下的“月落乌啼霜满天”了。
天亮了,眼前是一片片“银装素裹”。屋顶的瓦片上、稻田割完的稻梗上、路边上的小草……都盖上一层冰“沙”,有水的坑洼地方就有冰的凝结。太阳出来了,屋顶、小水沟、小溪流开始冒着蒸汽。小孩们端着碗,在屋檐下借着温暖的阳光吃完热气腾腾的地瓜粥,匆忙上学去。穿着人字拖鞋上学的小孩,要是能有一双厚袜子穿甭提多幸福了。无情的寒风把我们的手、脚、脸撕裂出一道道血痕,贪玩的我们一点也不在乎,会在每一个课间,在教室外面的墙角边“挤油”取暖。放学后我们还会在路上没有被阳光照到的旮旯里寻找没有融化的冰,这是我们免费的“冰棒”。
搬到县城已经好几年了,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住在钢筋水泥的高楼里,各种御寒的用品应有尽有,再也不用担心挨冻了。但是这样的冬天,好像少了一点味道,那是童年的味道、乡村的味道,还有母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