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黄志专
(安溪县第十二小学教师)
一介书生,不但教书,还读书,成天与书打交道,我是有个书房的。不过,这个书房很窄小,只容一张电脑桌,一把椅子,剩下的就是一排一米多宽的书柜,从地板到天花板,约莫两米多高,虽然可置放不少书,但还算不上“房”,权称之为“书窝”。
这个书窝是用一间储藏间改装而成的。当时房屋最为原始的图纸是储藏间,是要让主人存放一些杂物的。但考虑到自己有不少书籍,加上自己也算爱书人,每次出门回来没带什么,只带书,要么书店买的,要么文友赠送的,抑或是网购的。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书就越来越多,没有个“窝”怎么行?所以,在装修时,一直考虑哪间可作书房,但横来比去,就是没有合适的,最后只好把不足3平方米的杂物储藏间腾出来,请木工师傅帮忙购买两片三合板,做个敞开的书柜,自下而上,隔成若干格子,做一个简易的书架。之后,便购置电脑桌,搁置电脑、打印机,自成一个“朴实”的书窝。
这个书窝在整套房子中隅于内侧,一边紧靠厨房,一边紧靠卧室,只留一条通道,相对独立而安静,很适合读书、写作。平时闲来无事,我就一头栽进书窝,与书形影相随,常常忘乎所以,欲罢不能。家人们常说我成天“困”在书堆里,连客人造访也置若罔闻。是的,走到这一步,确系不近人情,被念叨是应该的。
其实,待在书窝里的时光也不是很多。白天,一般都要为“三顿饭”而奔忙,只有晚上或是双休日、节假日,才相对闲适,才有时间静下心来读读书,愉悦身心。尤其是每天晚上,经常读到夜深人静灯火阑珊时,有时看到书中某些情节过于精彩,还会拍案而起。就是这么一拍,把熟睡的“室友”给吵醒了,她总是对人嗔怪我心中只有书窝,只有书。
当然,书窝不仅是书窝,还是我写作码字的地方。最初还没有电脑,我就在这里伏案写作,做个“夜猫子”在方格上爬行,任由情思涓涓流淌。后来有了电脑,就坐在屏幕前敲敲打打,熬过不少夜晚,写出些许文字。这些作品尽管不怎么样,但也都是我用心用情孕育出来的,难免敝帚自珍。随着时光流逝,曾经青春的容颜多了几条纵横交错的激流险滩,就连那花斑也不请自来,在双颊上安营扎寨了。
弹指一挥间,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小小的书窝也臃肿起来了,那“窝”架上已经容纳不了了,我坐的联邦椅,睡的床头,电视旁边的柜子上……到处都是书,都是我随时调遣的“兵”,都是与我促膝长谈的亲友……书多了,又不忍卖掉,怎么办呢?我只好把我的“蜜友”派遣到我的其他住所去,有的放在学校宿舍里,午饭之后来个“饭后一本书,胜过活神仙”;要么搬一些放在老家的房子里——那里有一间宽敞得多的书室,三不五时回家待几天,看看书,喝喝茶,与三五好友聊聊天,不亦乐乎……如此这般,书分散而居,方便我随遇而“读”,也算是一种“创新”吧!这种“创新”,说到底就是一种“随性”。
随性的,也是真实的、朴素的、实用的。一个小小的书窝,就是一处精神领域的胜地,尽管小,尽管窄,尽管零星,却是人生精神的港湾。每每停泊于此,与心爱的书对视而脉脉含情,在文字间“暗送秋波”,表情达意,愉悦身心,荡涤污垢,陶冶情操,实现我为书死却在书中活的境界。
快哉,书室小,乾坤大。
我那个窄小的书窝,伴我晨昏,聊慰我心!
书房档案
书房地址 安溪新加坡花园小区
书房面积 3平方米左右
藏书数量 6000多册
推荐书目 《鲁迅全集》《余秋雨作品集》《战争与和平》, 四大名著
阅读时间 有时间就看
阅读方式 比较随性,喜欢在书上划线,阅后喜欢与人分享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