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日,晋江“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之南天寺保护修缮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这是本次我国唯一一个修缮类获奖项目,也是继2001年泉州“中山路整治与保护”项目获优秀奖后,泉州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再次获此殊荣。
近年来,晋江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以“与古为新”理念留住城市文化根脉,将“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常态培育”融为一体,扎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强化人文晋江品牌建设,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晋江城市繁荣的文化源泉和不竭动力,文化内涵和城市魅力与日俱增。
文物保护
传统修缮工艺+现代智慧守护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晋江东石镇岱峰山的南天寺,是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繁荣、社会经济发达的历史见证。随着岁月变迁,南天寺自在佛殿出现较大残损,既存在安全隐患,也极大地影响了文化价值的展示。
对此,晋江开展南天寺保护修缮项目,在修缮过程中针对梁架歪闪倾斜问题,精准采用“打牮拨正”传统工艺,既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又传承和弘扬古建筑传统修缮工艺,文物建筑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和延续。
晋江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表示,该项目获得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是继去年安平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成为世界遗产点后,晋江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又一个国际新成就,标志着晋江文物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申遗成功一年多来,晋江全方位、多层次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今年年初,晋江文物保护中心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为晋江3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提供1815万元风险保障。这是福建首个世界遗产保护协议,开创了以保险方式创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先河。此外,晋江多部门联动,在安平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等8个世遗、海丝文化载体保护单位设置“检察护宝观察点”“世界遗产保护法官工作室”等,推动相关固态设施保护落细落实。
晋江是一座“藏宝之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为了让这些资源“活”起来、升值升华起来,更好地造福于民、服务于民,晋江开辟多样化文物旅游路线,以安平桥等世遗点开展海丝史迹游览路线;以安海龙山寺、南天寺等宗教文物开辟宗教文化游览路线;以围头“八·二三”炮战遗迹等革命文物开辟红色旅游路线等,以文化遗产深度推动文旅融合。
为加强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利用,明年晋江将推进“世遗公园”项目建设,建设草庵文旅街区,策划磁灶窑址世界遗产公园项目,推进周边环境整治和“三旧”改造,策划生成以磁灶窑陶瓷文化为主题的中国陶瓷设计园。
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当前,晋江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中,在更好地使用传统工艺开展修缮工作、保持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将搭建“智慧文保”平台,实施文保单位远程监控系统项目建设,利用互联网实时监测文物安全,完善日常文物安全巡查机制,并启动安平桥(晋江段)等重点文保单位保护修缮工程,让“智慧文保”为文物保护保障加码。
非遗传承
人才培养精英化+活态传承生活化
近日,晋江掌中木偶剧团的新戏《女中魁》正抓紧排演,准备走进基层进行首演,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经典戏剧大餐。该戏又名《弓鞋记》,是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南派布袋戏表演大师李伯芬生前演出录像记录整理的传统剧。此前,随着李伯芬逝世,该戏失传。
此次,晋江掌中木偶剧团对这一剧目进行复排,既是缅怀老一辈优秀布袋戏表演艺术家,也是助推南派布袋戏经典剧目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了给这出新戏的精彩演绎保驾护航,剧团在演员阵容中配备了1位省级、3位泉州市级、3位晋江市级非遗传承人,通过手拉手传帮带达到阶梯性传承,还邀请李伯芬知己、国家非遗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姚道成担任导演,对木偶动作表演下足心思,让观众有更美的观戏享受。
近年来,晋江将非遗传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让常态化的文化生活成为活态传承的平台。目前,晋江已打造戏剧展演节、南音演唱节、侨乡谜会等品牌活动,其中“送戏下乡”在2021年共举办文艺精品百场公益性演出100场,并先后推出《晋江南音的集体记忆》线上展、“高甲云直播”等线上活动。
“非遗要发扬光大,人才培养要精英化。”近年来,晋江将非遗人才传承提升工程、艺术人才培养计划纳入人才重点工作。在今年晋江文化体育旅游节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仪式上,公布了第七批晋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项、第二批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2人、第一批晋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0所,形成“项目、传承人、传习所”三位一体的非遗保护机制。
作为唯一一个综合、集中展示晋江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常设性主题馆,今年6月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正式对外开放,晋江博物馆《晋江历史风景线》《匠心天工、美美与共——馆藏文物精品展》2个展馆陈列改版对外开放,晋江文体旅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形成“三馆一中心”联动机制。今年以来,晋江持续开展第16届南音演唱节、 “亲亲闽台缘”两岸非遗文化嘉年华等专题活动,集中宣传展示晋江非遗资源,丰富群众非遗文化活动。
当前,晋江还将非遗传承融入发展产业化当中,以产业化思维激活传统文化活力。比如在梧林古村落建设中,将歌仔戏、闽南面线、木雕等非遗元素融入百年梧林系列主题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旅游IP;在安海镇新店村试点探索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培育,将剪纸、木偶戏、出土文物与特色农产品展示、农耕体验等相结合,打响晋江(安海)乡村文化旅游美食节品牌。
此外,晋江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设立非遗传习点,让广大青少年近距离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参与非遗保护和传承。同时以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传统手工面线(后坑)等传习所为依托,打造“磁灶窑”、潘山庙宇木雕等各具特色的非遗研学基地。
明年,晋江将实施“数字非遗”工程,开展全市非遗资源普查及调研,实施非遗数字化保护及展示体验项目,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举办非遗文创设计大赛,发挥非遗场馆、博物馆、文体旅服务中心阵地优势,推出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利用“数字+”赋能非遗消费新业态,实现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记者黄祖祥 通讯员林晓燕 谢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