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评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2月5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制茶技艺申遗成功
守正还需创新
□孔德淇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1月30日 千龙网)

我国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不仅彰显着特定历史的生活方式,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此次申遗成功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范围较为广泛,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均在其列。

毫无疑问,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对于进一步弘扬传播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推动茶文化内涵式发展和立体化呈现意义非凡。但非遗不能只代表历史,更应满足当下、适应未来。换而言之,非遗只有“亲人”“近人”,方可“迷人”“醉人”,展现出其独特的精妙之处。

然而,非遗既需要时时有、处处有,也需要日日新。历经岁月磨洗,茶文化的精髓与其文化结晶的性质不会变,但与茶文化相关的推广,一定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才能够使得古老的技艺习俗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延续生命。与欣赏戏曲等非遗不同,公众体验茶文化,有更多的亲身参与感,可将茶文化精神与新时代潮流相结合,通过重新赋予仪式感和社交元素,满足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休闲、社交需求,提供其他娱乐方式提供不了的文化审美。近段时间,“围炉煮茶”成为休闲娱乐界的“网红”,正是切中了年轻人渴望暂且忘却烦恼、卸下焦虑,从快节奏的生活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需求。事实也证明,类似用流行方式推广传统聚人气,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文化力,激活发展力,使得中国传统茶文化在更年轻的群体中落地生根。

无论如何创新,申遗的根本目的是“护遗”,有必要不断重申“申遗是为更好地保护”的常识。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深入实施,非遗保护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健全,不仅为民族文化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也让文化保护理念在民间得以推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茶文化的保护还需有关部门持续发力推进,在推动研究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绿色发展、活态传承、多元融合和强农惠农等方式,使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同时助力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推动茶文化及相关产业“走出去”,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生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观点
   04版:都市·社区
   05版:都市·社区
   06版:热线新闻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财富
   09版:经济·智汇
   10版:地方新闻
   11版:地方新闻
   12版:教 育
   13版:清源·刺桐红
   14版:文 体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解压经济
守正还需创新
让品牌成为城市软实力
实名制管理
“网络茧儿”当守护
“拧螺丝”,也要有光明的人生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