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评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12月5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未成年网民达1.91亿
“网络茧儿”当守护
□汪昌莲

11月30日,《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达1.91亿。尽管八成以上未成年人和家长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的不到五成,实际运用中还有改进升级的空间。20.0%的未成年网民对于防范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网络谣言等没有概念。(11月30日 《北京商报》)

有调查称,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不断降低,10岁及以下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达到78%,首次触网的主要年龄段集中在6-10岁。一些孩子对手机、平板和电脑的使用技巧甚至超过家长,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原住民”。然而,必须正视的是,信息泄露、诈骗与网络欺凌,仍是未成年网民面临的主要网络风险,时刻威胁着孩子们的上网安全。正因为如此,2017年底在乌镇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提“网络茧儿”概念,关注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问题。

近年来,网络“双刃剑”作用日益明显。一方面,网络可以传播正面声音,宣传科学文化知识,迅速反映社情民意,丰富信息服务,进行社会监督;另一方面,网络也会使非理性声音、谣言、诈骗及淫秽等有害信息大面积传播。现有管理手段已难以适应,这对网络信息安全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成了新的威胁。特别是,统计数据显示,有八成未成年人缺乏全面的自我保护意识,遇到网络威胁不知道如何处置。

可见,1.91亿未成年网民,呼唤网络安全保护。首先,应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设置“网络保护”专章的基础上,尽早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出台,切实加强内容监管和行业管理,推动网络平台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网络信息主管部门应积极履责,对遵纪守法、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的用户以鼓励,对传播有害信息的用户给予限制和惩戒,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查处。同时,应依法将论坛、微博、博客、搜索引擎、自媒体等具有新闻舆论和社会动员功能业务纳入专项许可范围。比如,网络实名制就是杜绝电信诈骗、账号盗窃、虚假信息、垃圾邮件、个人信息泄露等,营造健康信息环境的一个手段。再者,要建立健全对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对可能引发侵害未成年人利益事件的有害信息的监测、预警、通报、处罚等,应该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观点
   04版:都市·社区
   05版:都市·社区
   06版:热线新闻
   07版:经济·资讯
   08版:经济·财富
   09版:经济·智汇
   10版:地方新闻
   11版:地方新闻
   12版:教 育
   13版:清源·刺桐红
   14版:文 体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解压经济
守正还需创新
让品牌成为城市软实力
实名制管理
“网络茧儿”当守护
“拧螺丝”,也要有光明的人生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