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君山景区1月2日晚发布微博称,1月1日中午11点30分左右,景区山顶开始降雪,部分路段开始出现道路结冰、打滑,下午4点左右,景区出现了游客拥堵现象。 (1月3日中国新闻网)
对于不少游客来说,这可能是“新年第一游”,甚至有可能是疫情发生以来为数不多的几次出游,未曾想天寒地冻的却堵在了上下山的半道上,想来怎能不令人恼火?所以在这种糟糕的体验之下,有人情绪激动地要求“退票”其实也是情有可原。
这起事件的发生敲响了“后疫情”时期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警钟。因为不论出现任何状况,或是存在任何困难,景区景点都要把旅游秩序、游客体验和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都要竭尽所能保证游客游得舒畅并平安而归。以这次老君山为例,虽说景区事后处置还算及时、到位,但是事前有没有疏忽大意和准备不足的问题?就算是小概率的天气意外事件,景区对此也该有更加充分的准备。此外,这起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景区在应对假期游客高峰上还不够周全。这些问题状况都值得认真反思并加以整改。
眼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全面调整,即便没有出现“报复性旅游”的状况,很多热门景区及旅游度假目的地也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回暖复苏。面对许久未见的火爆场景,以及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我们的景区景点都做好准备了吗?一定要把各种问题想深想细,做足万全准备,做好应急预案,加强管理服务,千万别再发生一些意外和混乱情形,影响游客体验不说,更砸了自己的招牌。
老人下葬后“死而复生”
该反思些什么
□王志顺
日前,陈女士向记者反映,家中老人于2022年12月27日送入南宁市北际医院治疗,后被院方告知老人因抢救无效去世。三天后,办理完丧事的家属又接到院方通知:弄错了死亡对象,老人还活着……(1月3日《光明网》)
之所以闹出这样的“乌龙”死亡事件,据院方称:是因为被错报死亡的尹婆婆与真正去世的老人,是同一天入院的,但医院却将两人的床位牌和手环都搞错了,以至于产生了“报错丧”这样荒唐的后果。不过,这样的解释显然经不起推敲。毕竟,从入院到出院,都有一套严格的流程。况且,尹婆婆87岁,逝者73岁,两人的年纪相差14岁,个人信息更是差别很大。只要医护人员稍微尽点心,怎么可能将两者搞混呢?显然,院方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
就事论事,无论如何,医院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都应该反思一下管理上的漏洞。至少,应该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并对双方家属真诚地道歉。
不过,尽管院方有错在先,但如果尹婆婆的家属不是将错就错,而是仔细检查核对,不是照样可以避免这起人伦悲剧吗?家属过于草率的做法,难免不让人产生“生前不孝身后孝”的联想。否则,怎么可能连真正的人是谁都没有搞清楚,就把葬礼给办了呢?
因此,作为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不能由于生死这两件事在医院每天都发生,就习以为常,麻木不仁。尤其是关乎人的情感,指向人的尊严的重要信息,绝不能马虎对待。而作为晚辈也要趁老人健在时尽心出力,包括生活上的服侍,还有精神上的抚慰。即便是老人已走向人生终点,也要仔细端详其面容,以全“孝”思,唯如此,才能不留遗憾。同时,也才能避免类似“死而复生”的闹剧的发生。
恶意消遣孩子拍短视频
该有人喊停了!
□郭元鹏
家长将孩子悉心照顾的宠物螃蟹煮了,递给孩子一只螃蟹腿,嘴里说着“吃不吃,不吃我吃了”,孩子一边撕心裂肺地哭,一边接过螃蟹腿,放进嘴里说“香”。这个画面出自近日流行于某短视频平台的一条视频。记者注意到,为了获取流量,一些家长拍下孩子情绪崩溃哇哇大哭的瞬间,甚至故意用言语惹怒孩子或杀了吃掉孩子小心呵护的宠物。(1月3日《法治日报》)
类似的视频还有不少,只是下锅的宠物换成了兔子、鸡、鸭、鱼等。这类视频流量往往很高。有的人在留言笑谈,有的人在转发点赞,有的人收藏起来没事的时候就“乐一乐”。专家指出这类短视频可以统称为“恶意消遣孩子的短视频”。
其实,“消遣孩子的短视频”还不止这些,更大范围来说,我们会看到不少“拿孩子取乐的短视频”,用孩子“天真的话语”“可笑的回答”“懵懂的疑问”作为短视频的卖点,其目的也十分简单,就是换取可怜的流量。应该说,这些“虐待孩子心灵的短视频”实际上已经突破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法律法规,比如没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肖像权、涉及危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等。
“消遣孩子的短视频”,消遣的不仅是孩子,还是法律的尊严。因此,我们必须将“消遣孩子的短视频”赶出网络空间。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综合治理,利剑出鞘。别拿“孩子的眼泪”换“不良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