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常用“骨气”来衡量一幅画的优劣。“骨气”是画作的精气神,亦是画师境界所在。然有言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凡事都应遵循踏实而上、厚积薄发之规律。于绘画而言,追求骨气和立意是好的,但一味追求其骨气和立意,反而忘记了绘画本身的用笔,无疑是在建一座地基不稳的危楼,难稳更难高。
用笔需勤练,立意需涵养。在练习基本功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理解透彻其落笔技巧,探寻其中的细微变化,而后以小见大,悟真理于千万变之中——基本功的练习本身就是涵养画师境界的过程。换言之,一个人若是连操练基础的耐心和定力都没有,哪能用其浮躁之心洞察世理呢?更别提现其于纸上了。
当然了,习其基本万不可只下蛮力。不带头脑地蛮练于其用笔意义不大,于其立意更是有害无利。
将画之理,移之人理,可乎?我想回答是肯定的,或如邓清明25年磨一剑,终圆航天梦;或如有人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终熬得大业,他们的人生已然是一幅有骨气的画,用笔纯熟,立意颇深,而画师不是别人,恰是他们自己。
反观那些人生上突然成名的人,如一时爆火的某些明星,有的因为积淀浅、分量轻,终逃不过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而另有些人,则是茫然地做着现在的事,不积累过去的经验,不规划未来的目标,不洞察身边的机会,不屑于远方的希望。他们可能看似兢兢业业、踏实本分,实际上却是思维上的惰者、精神上的堕者,这样的人只会给自己的人生画大饼,并自欺欺人地觉得自己是在努力画出一轮璧玉。
新时代青年,如你、我,都还是个学习用笔的普通画家。我们的立意或许还不明确,或许仍不完满,但仍在追求星辰的同时脚踏实地。作为高中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便是用笔,虽然这些应试的学习很板正,但这些东西将决定我们未来的下限在哪。
至于立意,生活无处不是立意。人性的、事理的,用心感受其中奥妙,拔高人生的上限,不沉溺于低级趣味,专注于高级的追求,运踏实之笔,立自我之意,成有骨气的人,你我的前途必会如大师的画作一般绚烂。
(作者系泉州七中高三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