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评论·聚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2月24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剩余药”怎么处理
□本期主持:于理

主持人:近日,有居民将大量未拆封的退烧药扔进垃圾桶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有网友反映,自己网购的药品因到货较晚,失去了用途。也有网友表示,因为之前囤了不少药,现在有一堆放到过期也用不完的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如果后续也用不上,就只能一直闲置,等过期后再丢进垃圾桶。多余药品是否可以转卖?过期药品能否随意丢弃?如何处理这些药品更为妥当?这是当前很多人面临的现实难题,该如何破解?

本期嘉宾:唐传艳、廖卫芳、戴先任

规范剩余药的去路

□唐传艳(医生)

面对一大堆用不完、送不出、丢不掉的剩余药,难免让人心生悔意。教训不难总结,剩余药的去路却难得到规范。要想解决好这道难题,个人首先要谨记,无资质转卖药品涉嫌违法,随意扔弃则会导致滥用、污染水源和土壤等危害。

不少剩余药尚未过期,是否可在药监部门的严密监管之下回收利用,值得探讨。如果需要统一销毁,也应疏通回收渠道,让民众知道将药品送到哪、交给谁,引导民众化解眼前之忧。并且,剩余药在过期之前属于有价商品,民众拱手让出也多有不舍,因此还需想办法提升民众规范处理的积极性。

处理既要解近忧,更要立足长远,化解过期药回收这道老难题。过期药回收涉及设立回收点、分类保存与运输、集中销毁等环节,过程复杂、责任主体不清、花费不菲,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则。尽管如此,过期药回收的一些好做法也出现了不少,比如药品置换保险、过期药兑换生活用品、开展有偿回收公益活动等,都值得完善和推广。

“囤药族”该醒醒了

□廖卫芳(职员)

现实生活中,每当遇上一些突发情况,一些人就习惯于抢药、囤药。虽然主流舆论会出面予以“劝阻”,建议民众不要抢药、囤药,但仍有不少民众见药就“抢”,见药就“囤”。结果,“抢手药”成了“过期药”,不是束之高阁,就是一扔了之。

过期药“一扔了之”,危害较多。早在几年前,过期药品就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如果把过期药“一扔了之”,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和动植物造成危害。而如果被不法之徒上门收购,极有可能将这些过期药“改头换面”回流至药品市场,给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可见,“过期药”不仅不能“一扔了之”,更不能被不法之徒“一收了之”。

大量未拆封的退烧药扔进垃圾桶,无疑再次证明“抢药”“囤药”真的没必要,“囤药族”该醒醒了。主流舆论要加大宣传和科普力度,引导民众树立科学合理备药的用药观念,提倡少量、按需购买药品,“不抢药”“不囤药”。另一方面,提醒药企要确保药品供需平衡,让民众在需要时能够“买到药”“用上药”,防止因“一药难求”而导致“抢药潮”“囤药潮”的发生。

让过期药回收不再难

□戴先任(职员)

据《中国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白皮书》中显示,全国一年产生过期药品约1.5万吨。家庭过期药品已被明确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据了解,过期药品如果继续服用,对身体会产生一些不可预知的毒性反应,一些挥发性强的过期药品可能成为过敏源;另外,如果乱扔过期药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药品分解溶解后,会污染土地和水源。而一些过期药品没能进行及时回收,还可能流入市场,被不法商贩回收,变成“带毒二手药”,再次转卖到患者手中,欺骗消费者,成为危害民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

过期药品危害巨大,但过期药在各地却普遍遭遇回收难问题。过期药品回收难,关键在于我国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废旧药物回收负责部门及法律法规。

要解决过期药品处理难题,就要能加强源头治理,比如有必要进行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过期药品回收长效机制,制定回收管理制度;要遏制“药盒里的浪费”,还要防范公众盲目囤药,引导公众科学合理购药用药,进一步推进药品拆零销售;有的地方对过期药品实行有偿回收,这就有利于激发市民药品回收的积极性,此举也值得各地借鉴。

不要再让过期药品危害社会,对过期药品的回收不能再迟滞,而需要“及时药”化解。要形成各方合力,让药品回归治病的本源、得到合理使用,不要让药品被炒时是价高者得的“商品”,被弃时又成为“烫手山芋”“有毒垃圾”。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版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聚合
   05版:都市·社区
   06版:都市·社区
   07版:都市·民生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房产/地方新闻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 育
   14版:校园风
   15版:文 体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20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
   21版:温陵志·“泉”因有你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3版:宋元中国·海丝泉州
   24版:泉州“狮”话
“剩余药”怎么处理
让爱心形成更大的“循环”
拉响监管警报
依法严厉打击
“35岁年龄限制”松动是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