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我们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尽全力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财政部部长刘昆说。政府筹集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社会公众,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也关系千家万户。翻开预算报告,多项政策部署,传递着民生温度。(新华每日电讯)
从此次两会上公布的“国家账本”来看,支出上有增加有减少。增加的是民生领域的投入,减少的是机关支出的核准。数据增减之间,政策变动背后,反映着政府资金投向,传递着政策动向,回应着百姓期盼。
比如从就业层面来看,2023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增加了50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并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从教育层面来看,在过去五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1万亿元的基础上,2023年,将坚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和优化支出结构并举,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医疗层面来看,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有所提高……
一边是资金预算的“政府勒紧裤腰带”,一边是资金预算的“把钱花在民生上”,政府预算的“减少”和民生预算的“增加”,一增一减之间,让民生温度得以体现。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让“国家账本”释放着浓浓的“民生温度”,也测量出了以民为本的温度。
工人考上大学
适应时代需求
□周家和
经过大半年紧张的复习之后,今年1月,在肇庆从事仓储物流行业的流水线工人欧纪君终于拿到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同样通过成人高考圆了大学梦的,还有欧纪君在流水线上的其他37名同事。(南方工报)
据报道,38名仓库流水线工人考上了大学后,他们的本职工作虽然仍是质检员、转包员、客服专员等,但他们都有了一个新身份,那就是大学生。在工作之余,他们学习的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大学相关专业课程。欧纪君与同事们在工作实践中切实感受到,在人工智能崛起、产业链日益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今天,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才是他们应对未来的最佳途径。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产业工人这一劳动者群体有了更丰富的内涵。现在的产业工人概念已不再是过去单一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形象,而是有知识、有文化、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劳动者形象。当下,时代的发展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要求他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以不断适应时代需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欧纪君等38名仓库流水线工人有意愿进行学历与技能提升,通过努力考上大学之举,正是迎合了时代需求,充满了正能量,值得大家的敬意,也值得喝彩。
生产一线员工提升学历教育,在学习中丰富知识结构、扩大知识视野,将成为大势所趋。此举,既有利于职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也能够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促进企业生产经营高质量发展。
禁止手机外放
具有现实意义
□史洪举
近日,有网友称自己去江苏南京旅游,在地铁上因手机外放而收到“罚单”,引发关注。视频发布者称自己在南京上了地铁后,没来得及戴耳机,手机声音外放,于是收到一张告知单,并在单子上签了字。“保安小姐姐从我旁边走过去,快走到另一节车厢时,又走回来,给我开了张‘罚单’。”虽然巡逻人员开具了告知单,但最后并没有罚款。(上游新闻)
在一些特大城市,地铁、公交作为大多数人的通勤工具,满足了很多人的出行需求。手机同样是人们离不开的工作和生活必需品。这就导致了现实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和问题,即人们在乘坐地铁、公交、高铁等时,经常发现有人旁若无人地打开手机外放功能听音乐或者观看视听节目。
其实,随着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和人们文明素养的提升,更多人已经自觉养成了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意识,很多人均将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作为行事准则。这既是一种道德自觉,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确定的原则。如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噪声污染;不得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
而在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中,能否开启手机外放功能,完全可以参照前述准则和原则来执行。在地铁、公交、高铁等封闭式公共场所,非常有必要禁止开启、使用手机外放功能。在手机已经必不可少的背景下,这并非无足轻重,而是应重视和认真对待的议题。
本版诚挚欢迎读者来稿,来稿邮箱为:qzwbp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