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醇儒:蔡清传》终于与读者诸君见面了。从确定传主到本书出版,花了三年多时间。在春和景明、万物复苏的季节,回顾这部长篇传记文学的创作过程,萌生出几点粗浅的感想。
传主事迹必须典型。泉州素称海滨邹鲁,历史名人群星璀璨。准备撰写传记文学时,拟出几位传主,经过反复考虑,因为曾经写过几篇与蔡清有关的散文,对蔡清有一些了解。蔡清一生清正廉洁,去世时依靠门生帮助才得以收殓下葬;蔡清桃李满天下,免费为贫寒学子授课,捐献园地拓建晋江县学,不少门生成为那个年代的理学大家;蔡清一生著述颇丰,他是泉州历史上第一次登上国家主要学术研究顶峰的学者,他所创立的朱子理学“清源学派”影响深远,明隆庆四年(1570年)在泉州府文庙前建蔡清祠(文庄蔡公祠),万历年间谥“文庄”,赠礼部左侍郎。清雍正二年(1724年)从祀孔子庙庭,泉州籍先贤仅他获此殊荣。他的典型事迹令我感动,尤其是目前还没有一部反映他一生的传记文学,为他立传就这么确定下来。
编撰年谱需要毅力。长篇传记文学需要传主相对完整的《大事记》(年谱),蔡清三十二岁中进士,五十六岁去世,一生醉心于著书讲学,对做官并不热心,走入仕途头头尾尾不足十年,官方记载的事迹不是太多,虽然以前有人给他编过简谱,但极其简约。如何完成贯穿蔡清一生的《大事记》,我虽然心里没底,但愿意接受挑战。马不停蹄地收集与蔡清有关的60多部书籍和20多篇研究文章,一边用心阅读,一边将读书心得分类,记了8个笔记本。2019年7月2日着手编写蔡清大事记。笨人有笨办法,我把收录蔡清书信、诗文的《蔡文庄公集》作为研读重点,结合《大明实录》逐步厘清蔡清的活动轨迹,2020年8月《蔡清大事记》基本撰成。
历史情景尽力还原。《蔡清大事记》编写后,《蔡清传》正式撰写,遇到的困难却出乎我的意料。古代读书人有名、字、号,《蔡文庄公集》中的文章提到的人物,即使晚辈,从不直呼其名,均以“字”“号”或官职代称,与官方书籍记载的人名对不上号,给创作增加了难度。为此,我虚心向地方文史专家请教,一些文友也不时提供相关资料,使得蔡清的形象越来越清晰。2021年端午节《蔡清传》初稿告成,之后陆陆续续修改,2022年3月,因有新发现,用了将近一个月改了第七稿。原以为基本可以定稿,没想到当年 5月31日前往惠安县城科山又有重要发现。当我爬上科山峭壁,观赏了与蔡清有会试同年之谊的惠安知县张桓的“最高峰”石刻、蔡清《和张大尹登最高峰》摩崖诗刻,意外发现张桓与惠安县教谕丘尚等人吟诗唱和之后写下的《后跋》,欣喜万分,一字一句抄录下来。回泉州市区后,对第五章第二节补充了五六千字,还原了张桓与丘尚等人科山吟诗唱和的细节及蔡清登科山赋诗的时间。类似这样的例子不少。
适度渲染文学色彩。传记文学与评传是有区别的,评传是带有研究与评论性质的传记,而传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书写,有的和小说接近。《蔡清传》采用散文形式书写,力求蔡清的生平经历完整性并符合史实,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做一些艺术加工。在创作这部长篇传记文学时,既尊重史实又追求文学性,写作时合理设置生动情节,用相对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使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感,尽量给读者感觉好读。
情感倾向准确表达。传记文学在对人物、内容的表现和刻画上,可以有较强的个人主观意识的渗透,作者的自我立场和审美价值可以直接体现。因而,在撰写《蔡清传》时,我坚持符合情理的鲜明立场和是非评判标准,努力表达个人见解和情感倾向。
《大明醇儒:蔡清传》获得“2021年泉州市市级优秀文化传承发展”扶持项目,出版后获得一些荣誉,虽然存在不足,但不时有师友撰文评介鼓励,提升了蔡清的关注率,由此引发泉州文史专家深入研究明代泉州府“二十八宿”结社研《易》的时间、具体人物,本书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这是值得欣慰的。
作者名片
蔡飞跃,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著有《海丝起点的张望》《心抵万里》等多部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