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在泉州举办,让编剧、导演和演员等电影演职人员形成广泛的共识。“电影和文学的关系很密切,比如张艺谋的成名电影《红高粱》就是从文学改编过来的,导演经常是站在作家和编剧的肩膀上创作。”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说。
中国电影编剧周是中国电影界唯一的电影编剧行业盛会,不仅有电影界大咖前辈参加,也吸引了不少中青年新生力量聚泉。“电影编剧周让编剧们站在聚光灯下成为主角,这是对编剧在行业里作出巨大贡献的肯定与尊重。”青年导演、编剧袁媛说。
文坛盛事 迎来“国字号”创作基地
在第一届海丝泉州文学周开幕式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创作基地”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蔡崇达出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设立的第一个创作基地,是泉州乃至福建文坛的盛事。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说,今后该社将持续邀请文学名家、名刊编辑开办形式多样的文学讲座,选拔、扶持优秀青年作者,推荐发表、出版优秀文学作品,让文学之光与世遗古城、海丝泉州交相辉映。
“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中国文学出版的最高殿堂,这次能够看中泉州,将创作基地和出版工作室落户泉州,代表着泉州终于有一个通往中国文学最高殿堂的更便捷、更直接的通道。”作家、“读懂中国”文学院执行院长蔡崇达说。
文学周期间,“人民文学出版社创作基地”迎来首期创作坊,鲁迅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上了第一课。“创作基地为泉州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作家来到古城,通过诗歌、散文与小说,解读海丝名城,将世遗之美呈现出来。”她说,在泉州古城,生活与文学息息相通。
交流碰撞 有望迎来更多优秀作品
活动中,影视和文学的碰撞激发出智慧之光,共促行业的创造性发展,也为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学习、借鉴良机。
泉州市闽南歌舞传承中心参演了本届中国电影编剧周闭幕晚会的五个文艺节目,让泉州民间音乐舞蹈深度参与了此次盛会。该中心主任、泉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黄金锡说,“双周”盛会为泉州独具特色的戏曲文化、民间音乐舞蹈和旅游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广阔舞台和天地。
“海丝泉州文学周让更多名家走进泉州交流互动,创作出更多富含泉州元素的精彩作品,与本土作家共同续写新时代的泉州故事。”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蔡飞跃说。
两个“国字号”的盛会落户泉州并成功举办,吹响了我市打造“编剧之城”、高质量发展电影产业的号角,也奏响了海丝泉州文学阔步前行的强音。
“双周”盛况,吸引了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中国艺术报、中国电影报、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关注报道,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助力打响“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