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优化营商环境,要在“快”字上做文章。评判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办事速度是一个硬标准。在激烈的竞争中,机遇稍纵即逝,“快人一步”,企业才能赢得先机。这不仅需要党委政府以系统思维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对标先进破除堵点难点,发挥营商环境监督员作用,通过部门协同、流程再造、服务增效,让“审批围着企业转”,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更要借助数字外力,以数字转型赋能政务服务,以“智慧政务”“一网全办”“一网统管”等为抓手,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治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变革,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最大程度实现利企便民。
优化营商环境,应在“准”字上求突破。出台的政策、采取的措施管不管用、落没落实,企业最有体会。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要问需于企,哪里“卡脖子”,就从哪里施策,通过“回头看”校准政策精准度、提高政策执行力,与企业需求同频共振。不仅要“说了算,定了干”,还要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健全完善司法惠企助企服务体系,以中央法务区建设为契机,完善专业化供给,从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合规经营等领域入手,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信用关系,共同打造“诚信泉州”,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让更多市场主体轻装前行、加速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须在“暖”字上下功夫。亲清政商关系是泉州的一张靓丽名片,从政企“早午晚餐会”“万名干部进万企、一企一策促发展”,到“局长走流程、走基层”、政务服务“轻骑兵”“大篷车”,服务企业的场景不同,“始终与企业家站在一起、想在一起、拼在一起”的初心却不曾改变。以市场主体的实际感受和满意度为出发点,泉州仍要不懈努力,保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用心用情、贴身贴心,实行“柔性执法”,把管理融入服务中,把服务做到市场主体“心坎”上,以城市能级的提升招才引智、激发创新、涵养生态,不断为营商环境“浇水施肥”,助力市场主体拔节生长。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以“我就是营商环境”的担当和作为,当好营商环境的推动者、服务者、展示者,对标先进找差距,对照短板抓提升,落实好会议部署的“八大专项行动”“若干举措”“八条措施”,尊商、亲商、安商、护商,全力打响“泉心泉意”营商环境品牌,在新的“赛马场”上再创佳绩。(谢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