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华侨大学团委书记、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
“我是‘考公’还是去企业求职?”在面对学生咨询中,经常会遇到这类就业决策话题,其实它并不一定是相对立的两条路,关键点也不在于答案是选哪一个,而在于分析自己“要什么”“有什么”。
体制内就业还是体制外求职?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对每个面临选择的毕业生来说却是喜不喜欢、合不合适的问题。何谓喜欢,换句话,你的追求是什么?你想成为谁?比如我,想成为“温暖而有力量的传播者”,我的深层次目标是助人自助,帮助、支持更多的青年人找到自己适合发展的工作角色和生命状态,当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我就觉得很有价值,很有意义。那这个目标怎么实现呢?只能通过单一某种工作角色吗?当然不是。这个追求在体制内可以实现,比如我在高校当老师;抑或是在体制外——假设我在企业内是一名管理者——我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这么看来,具体的岗位只是实现的载体,重要的是跨过这些岗位的背后,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内心深层次的价值追求,这就是“要什么”,弄清楚了,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做选择。不知道如何选,根源就在这部分的探索可能还并未完成。
说完了喜欢,再来说说合不合适的问题。如果把一份工作当作人来看,它对自己的“相亲对象”其实也有期待,有要求的。“相亲”首先要讲“眼缘”,就是工作理念大方向要一致。体制内或体制外就业这两类方向,涉及到不同的组织文化、价值定位。体制内在意什么,不同的企业类型、不同的岗位又在意什么?核心能力要求又分别是什么?你是否真正用心探索过、了解过、实践过?……这些才是问题的关键。了解了这些,再来看看自己在这些方面又是否具备,具备哪些,程度如何。这样说来,知己知彼才是我们做选择的最好解答。能力是否匹配和胜任,是我们能否获得岗位机会的关键,这就是“自己有什么”。
倘若你比较认同体制内的组织文化、工作环境、相对稳定的职业发展规则和待遇标准,综合能力能胜任,应试能力也比较强,你可以试试选择“考公”等体制内就业;如果你更认同挑战、变化,充分竞争的发展规则,目标导向更强的工作环境,能力也匹配,你不妨试试体制外求职。不同的就业方向,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生涯状态。认准方向,充分准备,坚定行动,去拥抱和创造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