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版:清源·五味斋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5月26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逐臭而食
□彭梦宁

胃口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其差异之大,用科学都难以解释清楚。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讲过一个故事,妻芸每日用餐,喜配“臭腐乳”,而他“生平最讨厌这东西了”,便用狗吃粪便、蜣螂团粪球开起了玩笑。两口子打趣固然有情调,但喜逐臭而食者确不鲜见。比如我家那口子,时不时买些榴莲放在冰箱里,我一打开柜门,一股臭气扑鼻而来,直让人弯腰作呕,恨不得把整个冰箱都抬出去扔了。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与榴莲类似的,还有螺蛳粉。在我的家乡,以前根本没这玩意,自从外卖兴起,每当上夜班,我的同事们便少带饭菜,经常组团下单螺蛳粉,还盛邀我与他们一起分享。起初我以为是宵夜摊上的螺蛳,麻辣鲜香的那种,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没想到隔着屏幕都能闻出臭味来。别说大快朵颐了,他们就是强拉硬拽,我都誓死不从,坚决不肯尝第一口。“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在吃的问题上,还真不能先入为主。在人的眼中,肉是好东西,但羊一点不感兴趣;而在羊的眼中,草是个好东西,人也一点不感兴趣。

凡事也有例外,譬如说芫荽。或许是这两字不好读也不好写,人们都习惯把它叫作臭菜。无它,此菜确实臭得“赶人”,一股“臭麻木”味简直令人抓狂。偌大一个火锅,哪怕只放了一根芫荽,有人可以坚挺到筷子都不动一下。当然,也有意志不坚定者,在同伴的怂恿下,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最后成为芫荽忠实的拥趸者。随着芫荽的慢慢走红,“臭菜”随之变成了大名鼎鼎的香菜,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芫荽的逆袭之路,似乎阐释着一个深奥的道理,臭即是香,香即是臭,里面有太多的说不清道不明。

如果说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是某些特定食物的先天特征,那么有的食物纯粹是人们故意而为之,比如“不臭不要钱”的臭豆腐、臭鳜鱼等。本来,豆腐吃法多多,像麻婆豆腐、西施豆腐、包浆豆腐都属豆腐名吃,却硬是斗不过享誉大江南北的臭豆腐。据说第一个做臭豆腐的属于误打误撞,此人在清康熙年间进京赶考落第,无奈干起了卖豆腐的营生。有天豆腐没卖完又舍不得丢,他就撒点盐花放入坛中,等打开坛子试吃之后,才发现臭味之余居然蕴藏一股浓郁的香气。

现在每次去餐馆吃饭,一听说有臭豆腐,我立马眼睛放光,心里忍不住为老板点赞。抓住食客的胃,并不一定要靠所谓的特色菜,一小碟心心念念的臭豆腐就能让人食欲大增。可惜,做臭豆腐也是讲究技术的,如果经验不足,豆腐容易染上病菌,让人吃得胆战心惊。在这方面,臭鳜鱼表现得尤为明显。鲜活的鳜鱼肉质较厚,且腥味较重,采取腌制的手法让其发酵,能赋予鳜鱼特殊风味。如何腌制臭鳜鱼,我完全没有体验,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它情有独钟。

有专家说,长江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喜欢“食臭”,是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因为极度潮湿的空气容易使新鲜食材发霉腐烂,所以人们发明了臭苋菜、臭冬瓜、臭芋艿梗等。对此,我不敢苟同,原因很简单,无臭不欢者,早已跨越了地域的限制,且不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即便如瑞典的鲱鱼罐头、法国的蓝纹奶酪、日本的纳豆等等,皆是臭气熏天却被争相吹捧的美食。尽信师不如无师,只要吃在嘴里,乐在心里,管它嗅觉和味觉是如何“呼叫转移”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关注
   03版:时政·关注
   04版:评论·聚合
   05版:都市·深读
   06版:都市·民生
   07版:都市·社区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经济·房产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 育
   14版:清源·五味斋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养生
   20版: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温陵志
   21版: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温陵志·“泉”因有你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创意
   23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4版: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泉州“狮”话
精彩人生路
约 稿
在“考公”的路上“挖一挖”
追寻属于自己的答案
毕业与就业
逐臭而食
□彭梦宁
属于散文的夏天
每日佳句
三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