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友发现,在某购物平台购物后出现了“顺手买1件”的促销,每次的商品都不一样,与选购店铺也没有关系。“顺手买1件”实为平台和商家的营销手段,并不意味着划算。部分“顺手买1件”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并涉嫌价格欺诈。(5月23日 《解放日报》)
在线下商超的收银台旁,往往会放置口香糖、饮料、巧克力等小件商品,价格不高,还有优惠,消费者在买单之际,收银员也会提醒可以用来凑单,享受折扣优惠福利,很多消费者就顺手买几个。可见,网购平台的“顺手买1件”功能,与线下收银员的推荐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合理利用购物空间,增加商品曝光机会,采取凑单、优惠、折扣等方式,刺激消费者购买。
“顺手买1件”作为促销工具,并无原罪,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规则设计不严谨,存在一些漏洞可钻,让不良商家有隙可乘,将其当成价格欺诈的利器,利用信息差蒙骗消费者。
按照规则,平台支持跨店“顺手买1件”,这是增加店铺之间的联动促销机会,实现不同品类商品的联合促销,但是,在出现价格纠纷、产品质量问题时,原店铺又不对“顺手买1件”商品负责,就令店家无所顾忌,不再为品质把关。同时,“顺手买1件”的页面设计比较简单,不支持跳转,消费者买单前无法查看产品详情,又为部分店铺、商品价格造假、品质造假提供了空间。
“顺手买1件”的促销作用不必否定,关键是平台要尽快修订规则补上漏洞,让不良商家无隙可乘。所以,平台应限制店铺的使用条件,可以按照消费者购买金额为基准,分级设定推荐分类商品的门槛,消费金额越高,推荐商品价值越高;明确在跨店推荐时,原店铺要分担商品售后责任,从而迫使商家谨慎选择合作对象;所推荐的超值换购商品支持跳转链接,优惠价与原价需与商品原页面保持一致,禁止虚标价格。
电商是营销创新模式较为集中的领域,每年大促期间,平台都会推出各种新促销方案,吸引消费者眼球,引流促销。可是,有些方案拿消费者当“冤大头”,挖了坑等消费者往下跳,诸如先涨后折、烧脑优惠、虚高标价等“套路”,令消费者白忙活一场,反而被算计多花了冤枉钱,最终倒了口碑,遭到社会舆论的批评和监管部门的惩治。因此,电商平台在制定促销方案时,一定要遵守法律、尊重消费者,仔细审核促销策略,简化流程,完善服务,让消费者享受到真正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