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序》里写道:“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做”,感慨:“死生亦大矣”。诸如此类的感言,在中国传统文化赓续中,不计其数。
所谓生死之忧,既有对生命价值的判断——也就是我们说的“人活着是为了啥”,也有对人生短暂、时光无情的无奈,这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
人类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与时间不断抗争或者叫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的历史。怎么用最短时间,从甲地走到乙地?同样的时间里,怎么造出比别人更多更好的产品,压低商品的成本,提高商品的价格……
人类因此而进步!这不,我刚刚出了一趟远门回来,早上还在山东某岛上用早餐,中午飞机就降落在福州,晚上就已经坐在妻子面前吃饭聊天了……日行千里,古人绝对是不可想象的。纵观历史,只要有利于节约时间的发明创造,就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名千古,人们就会记住他、感恩他。
随着时代发展,时间计量工具在不断更新换代,从日晷、沙漏、水钟,到机械钟、石英钟,再到原子钟,精确度越来越高。如果说日晷、沙漏、水钟是“鲁班尺”,那么机械钟、石英钟就是“卷尺”,原子钟则是“千分尺”。我们发明这些时钟、手表、秒表,甚至铯、铷等计时器,目的也是一个,就是怎么更好地掌控和利用时间。一个人如果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在一天里、一年里,甚至是一辈子,利用好自己的分分秒秒,那他一定会成为优秀的人,一个有益于人类的人。
可惜又奇怪的是,在有些人眼里,时间一方面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另一方面又好像永远不够用,每天他都匆匆忙忙,疲于奔命。这样的人,仿佛是时间的仆人,永远被时间追着跑,甚至直接“躺平”,任由时间销蚀自己的人生。
我们身边真不缺这样的人。比如有的人,晚上很晚又没事,就是不愿意睡觉,没完没了地玩手机,第二天早上醒不来,上班上学像打仗一样冲锋;有的人明明知道那堆衣服要早点洗,就是提不起兴趣,任由它们浸泡水里好几天,每看到一眼心情就郁闷一分,整天愁眉苦脸的。
时间是最公平的,你的一分钟与我的一分钟没有任何区别。人的成功与否,差异点在于怎么最大效益地利用好你的每一分钟,也就是过好你的有限人生。要掌控安排好时间,而不是被时间解构销蚀,要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是成为时间的仆人。
记得好像有一个统计,一个人只要花两万多个小时,专注于做某一件事,大概率就可以取得成功,比如弹钢琴,比如学一门外语。而我们大部分人的努力,就是难以坚持,最后无法成功。
所以,时间是最公平的,你善待它,它善待你,助你成功。你无所谓时间,浪费时间,时间就把你淹没在碌碌无为、芸芸众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