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中年,倒是暗暗敬重起那些小时候常常被自己忽略的禁忌。
立夏后,天渐热,大人们却仍把我最喜欢的短裤短袖收着,不让我换上夏装,不允许我脱下笨重的春装,也不允许我到溪边去玩水,晚上睡觉还要盖着被子,更不允许我吃冰的东西……他们总是念叨着:“未吃五月节粽,破袄不能放。”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不被允许的事情还有很多。
父亲从不允许我们浪费一粒粮食,他总是责令我们吃饭时要扶好碗,并且要吃掉碗里最后一颗饭粒,他认为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浪费粮食是不可饶恕的。“不把碗底吃干净,长大后会娶到麻子。”他总是这样吓唬我们。
在室内不能把打开的伞罩在头上。“如果那样做,你就长不了个儿,你看看路上走着的那些个子比较娇小的人,都是小时候不听大人的话,在家里偷偷打开伞的结果……”大人们总是这样警告我,可是当大人们不在家时,我又刚好从外面撑伞回家,便会不顾一切将伞带进门内,然后偷偷躲在伞下傻笑,心里总有一种验证一下大人的话是否正确的冲动。
不能到溪边去,特别是每年七月,或者是发了洪水之后,溪涧很阴森,“溪流能掠去人们的性命,每个村庄每个夏天都会有人命丧溪里。”大人们总担心我们会偷偷去玩水,对我们总是严防死守,长大后,我敬畏洪水,不敢到深水里去,大概是缘于小时候大人的禁止。
大人们还常常训导我们,见到人,不管是谁,也不论是什么时候,都要主动打招呼,见到长辈更马虎不得,要老远就做好准备,相准机会,对上眼神,立马就问候,声音要响亮。在我们村里,一个人倘若不主动和长辈打招呼,那简直是大逆不道。而且向人打招呼,要辨明辈分,用好称呼,不能当面直呼别人的姓名,那会让人觉得没有礼貌,缺乏教养。
为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别人,借钱不能不还;不能晚上照镜子;不能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上,也禁止用筷子在碗里将菜翻来翻去;不能用手指着月亮,不然耳朵会被月亮割破;夜行时不能大声叫喊别人的名字,那样会给人带来噩运;不能坐在井台上,更不能污染井水;过年过节,或者家里好日子,不能口无忌惮,要多说吉庆的话;不能随地大小便,不然会有厄运;遇有挑担的,走路的人,要主动让路……这不能,那不能,不允许的事情总是层出不穷,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便形成禁忌。在乡村,这些禁忌很好地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让人们明辨是非,已然是人们日常的行为规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渗透着人类生存哲理的禁忌,正在被人们遗弃,它们已经过了普遍被信奉的光辉年代,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这些禁忌的出处和用意。
事实上,这些禁忌有不少是老祖宗长年累月总结出来的生活哲理,也是时光无法轻易掠夺的,它总是通过口口相授,屹立在历史长河中,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补充,纵然世道变迁,也依然稳如磐石。但它们也需要有人为之留下些笔墨,让其中的精华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融入家风教育、村规民约中,让人传颂,身体力行,一如当初运用它们的样子,鲜活,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