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金淘镇毓南村自古孝道成风,尤以明朝嘉靖年间朝廷诰封“孝子”为著,成为远近闻名的“孝道之乡”。为进一步弘扬孝道文化,毓南村顺应时代发展,充分挖掘整理孝道文化资源,成立毓南孝道文化馆。昨日文化馆开馆,适逢暑期,迎来了不少家长和学生来参观、体验,感悟孝道文化内涵。
□本报记者 陈灵 黄耿煌
文/图
修葺古厝作展馆
展品有乡土气息
毓南孝道文化馆位于一座两进五开间双护厝的红砖古厝内,有22个房间,均被合理地利用起来。“这座古厝系杨奕芬先生建于1941年,共400多平方米,虽历经80余载的风雨沧桑,仍保存较为完好。此前处于闲置状态,我们将其修葺改造为孝道文化馆。”南安市政协委员、爱心乡贤杨培榕是孝道文化馆的总策划,在他的指引下,记者参观了每一个展室。
在精耕细作室、耒耜(lěisì)之勤室,风谷机、畚箕、谷箕、碾米机、犁、耙等一件件老旧的农具吸引不少学生的注意,他们结合墙上挂的文图介绍,研究、体验农具的用法。“今天第一次见,感觉很新鲜。”在广西八桂绿城小学就读四年级的杨菲于近日随家长返乡,听说文化馆开馆便前来参观。南安市第三小学一年级的杨鸿宁则对藤摇篮和木椅轿很感兴趣,“原来以前的小宝宝是在这样的摇篮睡觉,坐这种座椅吃饭,很有趣”。
一侧护厝设置了家风孝道讲堂,此时来自毓南小学、金淘第一幼儿园等学校的20多名学生正在观看孝道宣传片。旁边的闽南人下南洋、走进毓南、走进金淘室,则展示了相关历史、孝道故事、古迹特产等知识,并相应摆放了“洋货”、特产等展品。知礼善行室是原来屋主妻子的卧房,仍保留满墙的全家福等老照片,以及藤椅、衣橱、眠床等家具。“老人103岁时去世,我们保留她的老照片和生活用品,保存一份家的记忆。”杨培榕说,室内展出的物品大多为古厝原有的,一部分则是村民送来的,富有乡土气息。
孝道精神代代传承 成为毓南村“名片”
“这些农耕器具,别说小孩子,我也很少见过。”杨鸿宁的妈妈傅芳芳笑着说,“毓南村孝文化浓厚,明孝子杨守恺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孝道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文化馆开馆后,孩子们多了一个了解孝道历史文化的地方。”
“孝道教育影响深刻,源远流长。今年4月,村委会和多位乡贤开始对古厝进行修葺改造,建孝道文化馆,由长期管理古厝的村民杨敦煌任馆长,继续负责管理、维保。”杨培榕介绍建馆初衷,“注重与古建筑原有的历史风物相融合,把‘孝’与‘孝道’形象化、具体化,以激发和弘扬新时代孝道精神和家国情怀为核心,展示中华民族的孝道历史、毓南孝善文化,并全面展示当代孝亲模范人物。”
“孝子亭声名远播,杨守恺故里桥头自然村被称为‘孝子故里’,村主干道路灯杆上也做了孝道名言的展示。‘孝道毓南’就是毓南村的一张名片。”毓南村党总支部副书记黄海玲介绍,村民也常举办相关孝道民俗活动,如每年春节,茂源湾潭祖祠举行集体拜年活动,一家老小齐参与,增进家庭和谐和邻里感情。
承载丰富内容和功能 将举行形式多样活动
“我有高血压,最近手也有点麻痹。”在义诊室,乡村医生李医生正在给78岁的方淑卿量血压,并根据她描述的病症做出医嘱。杨培榕说,七代中医传人、义诊25年的吴天真医生以及其他乡村医生将轮流坐诊,免费为村民看病。除了孝道文化,一部分展室载有其他丰富内容,如书海寻芳室是图书阅览室;欢乐天地室是运动健身场所;和谐邻里室为邻里乡亲提供一个相互沟通交流和化解纠葛的场所;兴孝富国室展示了哲人、伟人关于孝与国的论述……
“孝道文化馆也是毓南村‘党建+’邻里中心,既可传承家风家训、弘扬孝道精神,还具有党建宣传、廉洁教育、和谐邻里、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等功能,把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乡土文化融合起来。”黄海玲说,未来将举行形式多样的孝爱讲座、孝道论坛和感恩孝亲交流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