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清源 新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7月11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书有灵犀启心扉
□张春波

人是社会中的人,不可能远离红尘与世隔绝,无欲无求,所谓“净土”只存在于心中某处。每个人都同时生活于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之中,既然无法改变外在世界,那就平静自己的内心,寻找“诗和远方”。于是,有人喜欢书香墨迹,有人崇尚出行远游,有人独品禅茶一味,有人沉醉虚拟网络……其实,这些生活方式,只要适度,都是可以的,其目的都是远离喧嚣,在纯净的时空中获得一份平和的心境。而读书,从来就是人们精神上自我完善的一种方法,书有灵犀,心扉便开,但有时并非一点就能通的,还需要我们静心地冥想,修一段苦行。

以读书的方式叩开心扉之门,释疑解惑,即使不能助你直接解决问题,也能为你提供一个更好的视角,给你一个更好的思维方式,点亮心中的明灯。问者,疑问也;学问者,边学边问也。带着问题读书,书就有灵犀,有疑而入,顿悟而出。一个人读书,如果头脑中没有一连串刨根问底、盘根问源的问号,提不出不解或好奇之问,则无法调动起阅读的胃口,亦无法激起读书的兴致,只能泛泛而读,读之无味。故“疑者,觉悟之机也”,书有灵犀便自通:问于书,则茅塞顿开;问于书,则除旧布新;问于书,则冲破思想的藩篱;问于书,则挣脱精神的枷锁。一杯清茶,淡淡的香气飘过书页,心中的疑惑在流淌过的文字中消散远去……

灵犀,古代传说犀牛角有白纹,感应灵敏,所以称犀牛角为“灵犀”,比喻心领神会,正如李商隐的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书中肯定有灵犀,但“一点通”的是通俗读物,而要深读的话,还得靠“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古人钻书本,真够“拼”的了。女作家茹志鹃说,书可看,可读,但这还不够,还应该“煮”,就像炖肉煲汤,先用大火煮,后用文火熬,直到烂熟、透彻、飘香……这种钻书之法是何等形象的比喻啊!读书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从横向上钻,博览群书,增识益智;从纵向上钻,精研一门,细读慢品;从纵横融通上钻,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钻一本书,旧书不厌百回读,它让我们心有灵犀,去感知那一片广阔无垠的精彩世界。

书有灵犀,就是要读活书,不读死书,这便是一个“读与思”的问题了。据《南史》记载,陆澄读《易》书三年,读得烂熟于胸,倒背如流,可不明其义,被讥为“书橱”。晋朝的傅迪,喜好读书,但学而不思,被人评价“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矣”。何谓“书簏”?就是一个藏书的竹箱子。读是手段,思就是方法,只读不思,是读死书,“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读与思是相辅相成的,战国时期的苏秦,饱读诗书,又受老师鬼谷子指点,联系列国现状,思考天下之大势,提出合纵抗秦的策略,据此游说列国,由于有理有据的远见卓识,深受各国信任并付诸实施,最终取得了抗秦的胜利。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书有灵犀,头脑开启独立的思考,我思故我行,一切思维的桎梏将被打破。

一本书就是一位挚友,问于书,钻于书,思于书,书有灵犀,“悦读”启心扉。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特别报道
   03版:特别报道
   04版:南安专版
   05版:综合新闻
   06版:都市·民生
   07版:都市·社区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资讯
   10版:经济·财富
   11版:地方新闻
   12版:综 合
   13版:旅 游
   14版:健 康
   15版:清源 新悦读
   16版:综合新闻
书有灵犀启心扉
携手同游书海的母女
读书消夏滋味长
《自然而美》
在亲密关系中成长
每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