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风景是塑好古城外在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内涵的重要展示面。为提升古城环境品质,建设更宜居古城,日前,鲤城出台《2023年度泉州古城“第五立面(建筑屋面)”整治行动方案》,持续推动古城“第五立面”品质提升行动走深走实。
近年来,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顶的美学功能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泉州于2021年开展首个“第五立面”整治示范区改造,此次改造让原本存在老旧破损、铁皮搭盖等问题的屋顶展露“新颜”,也让古城的景致远观近赏皆相宜,得到了市民的交口称赞。回顾这一次成功的改造,我们不难发现,在城市保护上只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做到科学施策,不仅能打造出城市颜值的新亮点,对市民城市保护理念的提升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城市色彩体现着城市的个性和品位,在大众审美水平已今非昔比的当下,很多人审视城市的视角也更趋向多维,有细部的打量,也不乏整体的鸟瞰,这无疑对城市色彩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泉州而言,“闽南红”作为泉州城市当仁不让的主打色,常常会出现在各种航拍镜头里,能否让“第五立面”形成整体统一的城市色系,既关乎城市颜值,也体现着城市的管理水平。此次鲤城区的“第五立面”整治行动对象为古城建筑屋顶存在的立面彩钢板房、违规搭建、废旧广告等影响古城立面景观的建(构)筑物,同时将结合立面整治尽力帮助群众解决房屋漏雨等生活需求问题。可见,对古城的“第五立面”进行整治,既是一项不折不扣的城市形象工程,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踏步向前,但部分城市的色彩规划也出现无序和应用混乱等问题,甚至“千城一色”的现象随处可见。基于此,全国多地陆续编制出台了城市色彩通用导则及相关文件,用于指导城市色彩的管控及实践,比如北京就规划用色彩打造“丹韵银律”北京城,上海市提出分区提取主体色、构建色彩体系等思路和对策,江苏省宿迁市则将城市色彩主旋律总体定位为“水韵淡彩”…… 让城市色彩更好地赋能城市建设和形象塑造,已成为城市经营的普遍共识。
当下,泉州已进入后申遗时代,塑造整洁有序的建筑“第五立面”,既能突出古城的历史文脉,塑造肌理清晰的空间形态,对“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古城更新也颇具现实意义。众所周知,城市色彩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历史、市民品质以及欣赏品位的综合反映,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独有的历史记忆,它不仅能强化市民对城市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简洁生动的城市符号,城市个性化的色彩还有利于促进自身文旅产业的发展。概而言之,城市色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城市发展能起到画龙点睛的独到作用。
在我国城市发展已从成长期迈向成熟期的今天,一座城市的品质不仅体现在高大的建筑和不断增长的经济数字上,更体现在能否用绣花功夫对城市形象进行精心打磨,对民生进行细心呵护。在城市竞争空前激烈的背景下,城市颜值已是一种现实的竞争力。眼下,泉州要积极创建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就必须用心用情做好诸如古城“第五立面”整治这样的“关键小事”,方能在提升城市颜值的过程中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值,进而让城市从“面子”美到“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