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评论·聚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7月28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世遗泉州 唱响城市“好声音”
□林轩鹤

用乡音展现世遗,用雅韵赓续文脉,世遗泉州唱响城市“好声音”。

据本报报道,为庆祝泉州申遗成功两周年,“声音里的世遗”2023年泉州世界遗产日鲤城区系列活动日前启动,并拓展延伸到8—9月份,举办首届少儿闽南语歌曲(歌谣)创作大赛等内容丰富的文旅活动。同时,泉州“世遗就在咱厝边——2023古建音乐季”活动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活动融合了音乐、公共艺术等单元,以舞蹈、乐队演出、环境戏剧诵读、戏剧等表演方式,将泉州“好声音”注入到古城的日常生活。另据本报报道,日前,中国合唱大会暨2023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在北京举行,泉州大剧院青少年合唱团从全国各地200多支合唱团队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级团队”(最高荣誉),向首都观众展示泉州非遗瑰宝“簪花围”与闽南歌谣,广受赞誉。

2021年7月25日,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2处遗产点承载着宋元泉州的繁荣与成就。世遗城市的风采,不仅体现在古城的一砖一瓦中,也凝结在乡音的一曲一调中。在这座流淌着千年文明的世遗城市中,不仅有开元寺、洛阳桥等看得见的遗产点,还有古朴典雅的南音等听得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泉州,无论是大街小巷、村头树下,还是田间地头,随时都能听到人们张口就哼出的动人曲调,这些优美而熟悉的乡音是泉州人最独特的生命记忆,仿佛将我们带到了千年前的刺桐城。

被誉为“古城守望者”的阮仪三教授谈及泉州,他认为,泉州留下的宝贝比比皆是,十分精彩。从某种意义上讲,南音等听得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浓缩在泉州人生命基因里的文化情感,是游子对故乡的依恋,是对历史文化永难割舍的眷恋。世界遗产城市泉州不仅有看得见的22处遗产点,不仅有滋养我们生命成长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还有听得见的传统戏曲、民谣等“好声音”。因此,除了对遗产点完美呵护之外,还应大力弘扬闽南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让乡音雅韵展现世遗、赓续文脉。

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在岁月与文明的浸染下,乡音雅韵承载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百代乡音传世界,千年雅乐出泉州。以南音为例,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仍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地区、东南亚华侨华人居住地区。南音名曲,弦乐曼妙,低吟浅唱,韵律婉转。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一些泉州孩子说不好家乡话,更别说唱南音了。因此,从1990年开始,泉州市教育、文化等部门联合开展南音进校园活动,促进南音的传承。据不完全统计,泉州目前唱南音的青少年已有一二十万人。同时,泉州相关部门加强对民间戏剧、音乐资料的搜集、整理和保存,并加以总结和研究,出版了戏剧和南音等方面的系列丛书,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存留,并发扬光大。

要更好地唱响泉州“好声音”,还需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彩,还要重视非遗文化的全民性、多元性、时代性特点,重现活态活力。

世遗泉州,唱响城市“好声音”。人们从22处遗产点寻访“宋元中国、海丝泉州”的辉煌,也从南音、梨园戏、高甲戏、闽南歌谣等地方传统文化中感受城市的精神内核,更从传统文化的现代元素中聆听到时代前进的跫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全力以赴防抗台风“杜苏芮”
   03版:全力以赴防抗台风“杜苏芮”
   04版:全力以赴防抗台风“杜苏芮”
   05版:全力以赴防抗台风“杜苏芮”
   06版:全力以赴防抗台风“杜苏芮”
   07版:评论·聚合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产业
   10版:经济·财富
   11版:地方新闻/房产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 育
   14版:校园风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0版:环湾生活周刊·养生
   21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3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闽人智慧
   24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泉”因有你
提振信心
图片新闻
世遗泉州 唱响城市“好声音”
大学校门须应开尽开
民宿如何又美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