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评论·聚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7月28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大学校门须应开尽开
□郑运钟

伴随着暑期的亲子游、研学游的火热,清华、北大的“门票”变得一票难求。目前由学校发布免费预约的入校名额,但是,家长常常遭遇“秒光”的尴尬。免费的“官方渠道”抢不上,有偿预约却非常火爆。“黄牛”在网上公开报价360元就可进清华或者北大。有媒体报道称,“一家三口清北一圈2000元”的价格,甚至贵过了著名的环球影城。

高校校园门难进,已经成为时下的一个热点话题。清北等一众名校遭遇游客蜂拥而至的局面,另一些大学校园同样面对群众要求打开校门的呼声。近期,一些网民针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下留言,针对安徽多所高校在疫情平稳转段后均未恢复对社会开放的问题,希望政府能合理举措,利用好高校的运动资源,解决老城区居民的运动需求。可以说,不管是游客参观名校一票难求,还是本地居民无法利用大学校园的运动场所,都反映了一个现实,百姓共享校园资源的期盼,亟待得到满足。

按理说,我国的大学绝大部分为公立大学,财政拨款是大学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校园内的文化、体育场馆、历史建筑等资源都具有公共性,理应向社会开放,为广大公众所共享。倘若在大学校园与社会间建起“高墙”,无疑就降低了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且,大学也需要在开放中拥抱社会。高校的学术交流、产学融合、实习调研等活动,都需要与社会保持正常的联系。通过关上大门打造“与世隔绝”的封闭环境,既无法体现大学的精神,也可能让在校学生失去很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大学作为许多年轻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人生阶段,除了学习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半校园半社会”的混合环境中,逐渐将自身所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能力上和心理上,都做好适应社会的准备。这样的宝贵机会如果因校园封闭而措施,社会阅历欠缺的毕业生们或许会在步入复杂社会之际感到手足无措。

当然,高校不是旅游景点,也不是普通的城市公园,需要维持正常教学与科研的秩序,向社会开放确实会面临不少压力。例如,如何保障校园安全和秩序,如何维护学术自主权等。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但是都不能成为拒绝开放的理由。

针对潜在问题,高校需要坚持有序开放原则,探索合理开放机制,包括制定规范的参观流程规定,加强对访客的管理等,实现公共资源共享,也促进高校同社会的相互融合。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定期举办“开放日”,邀请公众前来参观。南开大学通过开放校园,吸引大批社会公众慕名而来;武汉大学则通过开设“大学之夜”活动,让公众有机会了解其教育理念、学术成果和文化底蕴,到大学“寻宝”。这些做法显然值得借鉴。

针对不同的访客群体,还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如,作为热门参观地的部分名校,可以采取预约制来调控参观的游客数量,同时采取措施打击“黄牛党”,让有限的资源能惠及最大的人群;而一些普通高校,则可实行登记制度,在傍晚或者节假日等规定时段内,对事先登记过的本地市民开放,既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入校需求,也能保障正常的教学与科研秩序不受影响。

总之,无论从社情民意抑或大学自身属性、承担的社会功能来看,高校大门都必须“应开尽开”。期盼,各地高校摒弃封闭办学的思维,有序地向社会开放,既回应百姓要求共享校园的呼声,也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的互动融合。说到底,建设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应该成为大部分高校的最终理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全力以赴防抗台风“杜苏芮”
   03版:全力以赴防抗台风“杜苏芮”
   04版:全力以赴防抗台风“杜苏芮”
   05版:全力以赴防抗台风“杜苏芮”
   06版:全力以赴防抗台风“杜苏芮”
   07版:评论·聚合
   08版:经济·资讯
   09版:经济·产业
   10版:经济·财富
   11版:地方新闻/房产
   12版:地方新闻
   13版:教 育
   14版:校园风
   15版:综合新闻
   16版:看天下
   17版:环湾生活周刊
   18版:环湾生活周刊·调查
   19版:环湾生活周刊·茶道
   20版:环湾生活周刊·养生
   21版:环湾生活周刊·食疗
   22版:环湾生活周刊·品味
   23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闽人智慧
   24版:环湾生活周刊·温陵志·“泉”因有你
提振信心
图片新闻
世遗泉州 唱响城市“好声音”
大学校门须应开尽开
民宿如何又美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