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苗故居以建筑堂皇富丽、平面布局独到而闻名遐迩,富有闽南民居的特色,建筑细节中的雕刻、彩绘等也属于闽南建筑中的精品。这里处处散发着传统文化的信息,既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封闭式主次尊卑尚礼氛围,又让人感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墙面的红砖拼贴和镶嵌等建筑风格,与欧洲起源于古罗马的红砖建筑和西亚阿拉伯建筑装饰处理十分类似,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如今在故居居住的,已经不全是菲律宾华侨杨阿苗先生的后代了。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叔叔就一直住在杨阿苗故居的西侧护厝。幼年时,我也经常到那里去玩,只是那时并不清楚杨先生对家乡的贡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曾经有剧组来杨阿苗故居拍摄,连续取景几天,都是晚上,孩子不用上学,就随大人挤在大厝厅看热闹。那时,杨阿苗故居已经成为亭店村的一张名片,后来又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阿苗故居内外的墙上、檐下、壁间、柱头和门窗装饰着十分精美的木雕、砖雕、漆雕、灰雕和辉绿岩、花岗岩石雕。采用透雕、浮雕和平雕手法,精雕细琢大量的珍禽异兽、花鸟游鱼、山水人物、三国故事、博古图案,厅堂壁垛篆刻有颜真卿、苏轼、张瑞图、吴鲁等古代书画家的艺术作品。如今,故居有后代子孙继承,也有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艺术家精心研究于其中。这栋宏伟建筑,处处体现着杨阿苗老先生呕心沥血倾注其中的唯美执念,也成为海内外亭店乡亲魂牵梦萦的乡愁寄托。
杨阿苗故居与凌霄中学比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学校的美术老师经常利用课后时间,带领学生们在杨阿苗故居的雕塑中探索艺术宝藏,临摹、素描、泥雕,有时把画纸盖在门庭的石雕上,用铅笔在纸上轻轻涂鸦采样,日常的临摹就有对照版本。这些学生中,有不少亭店村的优秀学子受益于杨阿苗故居艺术的真传,艺术方面颇有建树,有些人后来定居海外从事陶瓷设计,做得风生水起。
我的邻居阿雄,当时就是常徘徊在杨阿苗故居雕塑前的学生之一。后来他到磁灶瓷砖厂搞设计,设计的背景瓷砖运用国画的艺术内涵,典雅又富有气魄。他设计的吊顶天花板瓷砖,富丽堂皇,立体感强,深得业界欣赏。回首成长的岁月,现在开广告公司的阿雄常感慨,是杨阿苗故居为学生时代的他打造了艺术的殿堂。他还时常念起,学校的美术老师能走出绘本,深入到杨阿苗故居进行实地教学,为学生们解析每一个雕塑的艺术鉴赏视角,详细到每一处云彩、浮萍、花雕,都赋予不同艺术内涵。就是这样的艺术启蒙,为他一生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的杨阿苗故居,延续着杨阿苗老先生热心家乡公益建设及资助乡亲们远赴南洋创业的桑梓情怀,也导引着海内外游子回家的路。而如何对它进行合理运用,是摆在我们面前关于“闽南故居文化的守护与崛起”以及“振兴乡土文化”的时代命题。故居是游子们的乡愁念想、思乡根脉。在他们回忆故乡时,这座闽南红砖厝便成为子子孙孙共同的乡愁印记。
乡村名片
亭店社区
位于泉州市南大门,是著名的侨乡,交通方便,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旅居海外乡亲及港澳同胞2800多人,主要分布在香港、澳门。山清水秀,是泉州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杨阿苗故居、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宿燕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