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迎来二十四节气的谷雨,依循时节变化来调整饮食,需为身体多补充一些有营养的水分。营养专家建议,日常可挑选一些蔬菜、水果、干花、药材来作为主材,利用食材所具有的不同“特性”搭配组合,调制出风味不同的冷热饮品,不仅能为身体补充所需的“水能”,也起到不错的滋养补身效果。□本报记者 陈士奇/文 CFP/图
水果蔬菜调饮 暖胃养肝护心
“谷雨时节过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随之不断加快。此时人们的出汗频率会加大,相应就要多补充水分。”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郑华霖介绍,除了喝水,不妨用一些适宜生食的蔬果榨汁饮用,这些果蔬汁在满足味蕾尝鲜需求的同时,也起到补水及不同的益身功效,如番茄榨汁,饮用后不仅能为身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还能帮助减重;白菜榨汁,饮用后能起到排出毒素和清洁口腔的作用;黄瓜榨汁,饮用后既能强健心脏也有助于提增身体抗病能力;芹菜榨汁,饮用后可以帮助增进食欲并有助于缓解“三高”;胡萝卜榨汁,饮用后有利于改善身体机能,增强身体免疫力。
想要更好地发挥新鲜水果、蔬菜的食效,郑华霖建议,还可以进行混搭,将不同的鲜材组合制饮,可提增补益功效。譬如可以将新鲜的芒果和草莓一起调入酸奶作为基底,所制成的饮品喝起来酸甜爽口,既增加食欲,还能起到明目养肝及抗菌消炎的作用。或是用新鲜的苹果、梨子搭配菠萝,拌入少许蜂蜜一起调制成饮,不但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帮助身体排出毒素,还可化痰止咳、润肺防燥。
有别于一般的冷榨调饮方式,郑华霖介绍,谷雨时节,不时伴有阴雨天气,潮湿环境容易引起肠胃不适或诱发着凉、感冒,此时推荐用热煮的方式,调制一些有利于驱寒及补养脏器的热饮来喝。例如用生姜搭配红枣,加水煎煮后加红糖或是蜂蜜来调味,由于生姜、红糖、蜂蜜都具有散寒祛湿之效,喝了由这些食材煮制的热饮,能给全身带来温热感。暖胃之余,有助于预防风寒型感冒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将新鲜橙肉放入锅中加热,加入一点肉桂粉,由此制成的热饮,既能为身体补充大量维生素,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养护心脏。此外,也可以选择用木瓜搭配红枣、冰糖一起煮水制饮,可滋养肺脏。或是用桑葚煮水,加入黄芪、枸杞、红枣、甘草、五味子以及决明子,制成滋补热饮,利于养护肝脏。
花材药材制饮 清热润肺养血
时至暮春,不少早春盛放的鲜花在悄然“退场”后,通过风干处理,成冲泡良材。对此,调饮师黄淼淼介绍,在由春入夏的过渡时期,首选用干制枇杷花来调制饮品。这是因为枇杷花本身具有润肺清火、止咳化痰等功效,在流感多发的春末,用枇杷花干来泡水饮用,可预防感冒。除了枇杷花之外,干制的茉莉花、菊花、玫瑰花、金银花、芍药花、月季花等,同样适宜当作制饮主材。与果蔬制饮的方式相似,黄淼淼建议,在用干花调饮时,宜选择混搭方式处理,可将不同的花材搭配一起冲泡,也可在冲泡花材时,适当搭配一些具有药效的“辅料”,借由两种不同的做法,让花香四溢的饮品发挥更多功效。如将玫瑰、金银花、菊花搭配一起,再加入适量的枸杞和柠檬,调制成什锦花茶,可去燥养肤。或用金银花搭配菊花,再添加少许甘草及枸杞,加工制成茶饮,可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又或如在冲饮玫瑰花茶时,拌入荷叶、陈皮及金橘,调饮后能帮助身体清理肠道垃圾,有助于减脂。此外,在用芍药花来制饮时,可以加入一些桂圆、红枣及蜂蜜,这会让花茶饮品具有养血温经、补中益气、宁心安神等功效。
顺应节气的变化,郑华霖建议,日常还可以利用一些药材,结合不同体质所需来调配特制饮品。如患有气血两虚之症,或是面色苍白较无血色以及平日里容易感到疲倦、四肢无力、心悸、失眠的人,可以用党参搭配桂圆来煮水饮用。若是患有肾阳亏虚之症,或是怕冷、怕吹风、怕吹冷气、四肢手脚冰冷、腰易酸软无力的人,则可以用肉桂粉搭配甘草、附子来冲饮。如果是患有脾虚湿困之症,时常感觉吃不下或吃一点便有饱胀不适感,伴有大便软稀、容易腹胀、舌胖苔腻等症的人,可用薏苡仁、莲子、茯苓、白扁豆来煮水饮用。而患有肝气郁滞之症,或是日常容易感觉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怕热及头晕目眩的人,可以利用柴胡、香附及甘草来调饮服用。另外,患有咽喉肿痛、风热伤风等症的人,可将薄荷叶、甘草、绿茶、太子参等食材混合熬煮,取汤水调入冰糖饮用,能缓解不适症状。为了预防流感,也可以用黄芪、白术、防风搭配甘草一起煮水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