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营养餐食可以有效帮助身体提增免疫力,但如果养成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则容易对身体免疫力带来不良影响。
首先,高盐的饮食习惯会损伤身体的抗病能力。一般来说,在没有出汗过多的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摄入3克至5克的盐就足够了,若是盐的摄入量超标,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进而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其次,过度迷恋甜食、甜饮料,也会对身体免疫力带来沉重负担。因为血糖过度上升,会导致身体的抗菌能力、抗病毒能力随之下降。同时,过量进食甜饮、甜点,会加大患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从而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平日里吃过多糖,也会降低身体中性粒细胞等白细胞的功能,使身体对抗有害微生物的能力下降。此外,养成高糖的饮食习惯,还会扰乱肠道菌群、破坏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影响免疫功能的正常运作。
再者,日常摄入的蛋白质太少或太多,都不利于维护身体的免疫力。这是因为蛋白质既是抗体中各种活性物质和各种免疫反应的主要原料,也是参与免疫应答的多种活性物质的主要原料,一旦身体的蛋白质摄入不足,身体的抗感染能力就会急转直下。平日里若是只吃大量蔬果,而鱼、肉、蛋、奶、豆制品等食物却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过少。反过来,把鱼虾肉蛋当饭吃,同样不利于免疫系统发挥正常功能,因为摄入大量蛋白质,会使肾脏的尿素水平上升,而肾脏中的尿素过多,也不利于免疫细胞发挥抗菌作用。此外,要注意的是,如果饮食中动物性蛋白质较多,而植物性蛋白质较少,一样容易造成营养摄取不平衡、抗氧化物不足及膳食纤维不够,这些状况的产生,都会影响到肠道菌群的平衡,有可能会损害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
习惯不吃主食或是碳水化合物摄入太少,也会冲击身体的免疫功能。这是由于主食每天能为人体提供20克至30克的蛋白质,少了它们,蛋白质的摄入量就会相应降低。而身体没有摄取一定的碳水化合物,也会使得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被消耗掉,从而无法让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发挥出来。因此,日常可以用全谷杂粮来充当主食,这样做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延缓餐后血糖上升、提升饱腹感和改善肠道菌群。另外,在胃肠功能可接受的前提下,日常餐食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含抗性淀粉的食物,这样既能帮助降低血糖,也有利于降低身体和肠道的炎症反应,增加身体抵抗力。
此外,饥一顿饱一顿、吃饭时间不规律等,同样有害身体免疫力,这是由于人体的肠道免疫功能具有昼夜规律,这种规律和吃饭时间有关,日常到了饭点,如果能及时吃饭,就可帮助增强免疫功能,且有利于预防可能出现的肠道感染。反之,如果饥一顿饱一顿,进食时间无法固定,那么肠道的免疫系统也会无所适从,容易诱发肠道慢性炎症。□本报记者 陈士奇/整理 CFP/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