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应约小聚,聚会的地方,在进门时便可见前台屏风边的木阶上有一簇绿影,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盆栽。
主人告诉我那是一个自制的番薯盆景,令我惊诧不已。番薯也能做成盆景,而且枝头肥硕,翠色欲滴,由此我相信了,猪八戒也能当时装模特!
老实说,我一向对盆景不以为然,把深山里的一棵植物窃来,依照主人的意志强行扭曲成型,尔后套进一个高贵华丽的盆里,展示给来访的宾朋,还美其名曰艺术。最美的艺术是自然,对自然动刀动斧那是摧残,何美之有?
主人告诉我,番薯盆栽不用手工雕琢,几乎没有人为干预,因为脆嫩的薯身不堪刀斧,经不住折腾。从这个意义上说,番薯是真的是宁折不弯的。
主人还说,想做番薯盆景,一开始可以挑些好看点的、无虫蛀无缺损的薯块。接下来很简单,只要把选好的薯块放置到相应大小的容器里,里边的水或沙土够到薯身的三分之一,之后便是等待它生根发芽,吐绿醒苗了。想来番薯真是丫环的身骨,一生伺候别人而无须别人伺候。
之前我一直以为番薯最是“憨相”之物,怎敢抛头露面?如今人们却给了它上台亮相的机会,不啻于咸鱼翻身、雨后出太阳。
关于番薯的前世今生,大抵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古时朱元璋和他的军队被围困在一座荒山上,外有强敌、内缺粮草,他们被迫掘土挖草根以充饥,却意外挖到地下的红薯,得以饱腹,遂解了危机。另一说是明朝时期福建闹灾荒,旅居菲律宾的福建商人陈振龙想到由西班牙传入的番薯或许可以解危救急,遂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将一根薯藤编入船绳带回福建老家,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救活了无数灾民,自己也成了“番薯之父”。
当然人们更倾向于相信第二种说法,因为番薯本性耐寒耐热又耐旱,对土壤和气候适应性极强,“二月薯三月菜,一长一大袋”。
说到对人类果腹充饥、延续生命的贡献程度,如若番薯屈居老二,便没有谁敢妄称老大。细细算来,地底下长瓜,也只有番薯能行,说“接地气”,何需接?人家本来便是一身地气。尤其以前民间有父母把自家的孩子唤作“憨薯”“呆瓜”,就跟取名“狗蛋”“猪崽”一样,出于命贱好养活的初心。
俗话说,“猪往前拱,鸡往后刨”,自认“命贱”的番薯知道自己乏善可陈唯一用处就是供人们填饱肚子,故而从来都是实心实肺默不作声,其实这正是番薯的过人之处,一身绝活,大悟无言,活得简单,最不简单。你看古人早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把红薯与当官扯在一起,你说简单不简单?
现在有人把番薯抬上桌面,精心制成盆景,小小番薯盆景,诠释出了“野百合也有春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