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评论·民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6月8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安全生产没有“如果”可言
□薄鲁晖

据本社媒体近日报道,今年6月是第21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6月1日至30日,泉州市在全市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将围绕主题集中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推动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推动“第一责任人”守法履责。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一再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指出生命重于泰山,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守土有责,敢于担当,完善体制,严格监管,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体现了深厚的为民情怀,也为各地各部门抓牢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划定底线。

回顾以往各地的一些安全生产事故,虽说事后都在第一时间查缺补漏,做足做好补救措施,且都有举一反三的反思,但总归是“亡羊补牢”,令人惋惜。复盘那些安全生产事故,人们往往会发出许多“如果式”的感叹——如果能早点把检查做到位、如果不是当初一时疏忽、如果不是抱有侥幸心理、如果……然而,安全生产没有“如果”可言,惟有把隐患当成事故,以零容忍的态度压实各方责任,做到“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当前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森林火险等级也相应提升,电器用电量激增,超负载用电极易引发火灾事故,进入汛期容易出现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显得尤为必要和及时。我们应当握紧把牢防控风险和防范事故的主动权,汲取此前各地安全生产的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坚决杜绝重大险情。各地区各单位务必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杜绝思想麻痹、责任空转的乱象,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重任相互交织叠加,稳增长与促转型热潮涌动下带来了人员与物资流动的爆发式增长,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也都开足马力,力争把被疫情耽搁的时间追回来,而这些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锚定底线思维,坚持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做到既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生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当然,安全生产不仅仅是某个月或者某个时间节点的工作,而是必须贯穿于日常的每分每秒。安全生产功夫要下在平时,要做到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要始终绷紧“隐患即事故”的意识,保持成绩每天归零的危机感、责任感,正视问题短板,拿出更大决心,保持工作力度,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日复一日扎实开展全领域、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以宁可严过头不可松一寸的态度,切实把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根除隐患产生的土壤。以最严的监管、最硬的举措,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以实际行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时政·要闻
   04版:评论·民声
   05版:都市·民生
   06版:经济·资讯
   07版:今日台商投资区·要闻
   08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综合·民生
   09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经济·资讯
   10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文体·副刊
   11版:地方新闻
   12版:清源·刺桐红
   13版:综合新闻
   14版:特刊
   15版:特刊
   16版:特刊
   17版:特刊
   18版:特刊
   19版:特刊
   20版:特刊
   21版:特刊
   22版:特刊
   23版:特刊
   24版:特刊
   25版:特刊
   26版:特刊
   27版:特刊
   28版:特刊
   29版:特刊
   30版:特刊
   31版:特刊
   32版:特刊
预付费乱象
该下大气力治理
安全生产没有“如果”可言
世相观澜
澄清假科普
牛皮癣要“小病大治”
“乡愁”从基础教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