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北京公交集团正式承接通州区域全部70条公交线路,同时通州及中心城区部分线路驾驶员率先佩戴情绪感知手环,利用科技手段加强驾驶员身心健康管理。(网易新闻6月4日报道)
纸墨点评:公交车是普通百姓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司机的身心健康,无疑也关系着大众生命的安危。北京为驾驶员定制的手环可以进行七种体征监测,包括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氧、运动、血压、睡眠,还可以监测抑郁、焦虑等情绪状态。一旦驾驶员的身心状态有所偏差,手环便能提前预警,其现实意义不言自明。近年来,公交车驾驶员在驾驶中出现生命危急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情绪感知手环就更显现出必要性。目前,全国约有100万名公交司机,每天承担着1.9亿人次的公交出行,安全责任重大。显而易见,给驾驶员定制手环这样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公众的生命安全而言,却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事,科技以人为本,就要体现在生产生活的细节处。
网瘾少年悔过 不乏启示
●5月31日,河南商丘。12岁少年杨同学迷恋上网打游戏,辍学20天,公益老师带其去妈妈工作的工地体验搬钢筋。杨同学来到工地看到妈妈的工作日常,也经过亲身体验,痛哭流涕,决定悔改,回家后认真完成作业,字体变得工整有条理,并决定重返校园。(搜狐网6月4日报道)
立戈点评: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一个正值青春叛逆期的12岁少年而言,现实生活的艰难与苦楚离他们还太远,若只是一味地说教,不仅很难触动其内心,反而会激发抵触心理。通过现实体验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进而真正认清人生的方向,从而安下心来读书学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正如少年所说,他一直觉得挣钱没那么难,可真的自己去做了,才知道妈妈每天赚的200块钱有多难。可见,要让青少年对人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离不开生活的实践与淬炼,这也是日前教育部决定于2022年秋季开学起,让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独立课程的现实背景。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关键处就那么几步”,青少年时期无疑是人生的“关键处”,要如何让成人眼中的道理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常理,这则新闻也给了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近视矫正市场 乱象当治
●最近,近视治疗市场的魔法越来越多了。有护眼贴和3D训练,也有采用降度镜和各式仪器的,如星趣控镜片+哺光仪+拉远镜+反转拍,更有“苗医”之类的疗法,都是宣称不用手术就能治疗近视。但是,采用这些治疗方式的,大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近视没治好甚至加剧,钱也白花了。(《法治日报》6月3日报道)
海城点评:庞大的近视人群,造就了巨大的眼镜市场。其中,儿童青少年近视现象,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小学阶段35.6%,高中阶段80.5%。因为孩子的近视,家长十分着急,结果有人“病急乱投医”,中了一些商家的圈套。现在市场上的近视矫正产品令人眼花缭乱。有的商家推出视力矫正产品,宣称“100%有效”;有的商家自称使用了“3D训练”“5D热敷”等“先进技术”,制造概念吸引家长掏腰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镜直接关乎眼睛的健康,不可马虎,不能做虚假广告。我国广告法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因而,对近视矫正市场乱象,应该及时治理。
员工如厕报备 奇葩规定
●日前,浙江杭州一山姆会员店促销员因上厕所被开除,当事人表示“公司要求上班时间只能上两次厕所,必须在群里报备”。据当地人社局核查显示,劳务派遣公司并未有限制如厕次数的规定,但员工上班时间上厕所确需报备。(《南方都市报》6月3日报道)
潮子点评:围绕企业员工上洗手间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频频成为新闻,有的公司为了限制员工上厕所的时间,屏蔽厕所内wifi信号,还有企业开发智能系统实时更新厕所使用情况。企业制定一些管理措施,防止员工“怠工”可以理解,但像限制员工如厕次数、员工如厕要报备等极端要求,不仅体现着一种粗放的管理思维,也已经触及法律红线。我国《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具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限次如厕”“如厕报备”等无疑既是对员工必要劳动卫生条件的剥夺,也是对员工基本权利的侵犯。人有三急,上厕所是每个人都躲不开的生理需求。“限次如厕”“如厕报备”等显然不切合实际,也缺乏科学性和人性化。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要多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考虑,不能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