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农历五月,迎来仲夏,暑气逐渐加重,会对人体的“度夏”能力带来不少考验。正如过冬时需要借由食物进行“补冬”一样,在营养专家看来,在酷暑到来前,日常饮食上也可以通过“补夏”方式,选择一些时令鲜材、补身药材来烹煮爽口餐食,借此补益身体,保养脏器,为抵御夏热来袭做些准备。
□本报记者 陈士奇/文 CFP/图
夏食一口“鲜” 为脏器提神
“夏季天气炎热,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身体的消化负担。想要不伤及肠胃,在入夏后,应食用清爽食物。”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国家高级营养保健师刘壹錞分析,入夏后,人体的新陈代谢会相对加快,且体能消耗也会随之增大,此时想要给身体补充养分,又不想给消化系统增加“工作量”,饮食上就需要依循“清淡”原则,多选择一些易于消化且具有甘润、生津、益气、消暑等功效的营养鲜材。
夏季的时令鲜材有不少,在满足人们味蕾享受之余,也能为人体带来不同的养护功效。在刘壹錞看来,适宜夏季烹食补身的鲜材,有西瓜、丝瓜、冬瓜、黄瓜、茼蒿、芹菜、西葫芦、木瓜等瓜果蔬菜,有竹叶、荷叶、薄荷叶等鲜嫩草叶,还有绿豆、红豆、白扁豆、黄豆、黑豆等清爽豆材,以及菊花、金银花、蒲公英等清新花材,将这些鲜材拿来烹煮餐食,不但能抵御暑热侵扰,也能帮助缓解身体出现的神疲倦怠、心烦不安、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了素菜之外,夏季常食的荤类鲜材,同样能起到良好的补养功效,如鲫鱼、鳝鱼、鲈鱼等鱼鲜,在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朱琦看来,这些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鲜,在食用后既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养分,也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面对芒种过后的潮湿高温天气,人体的不少脏器会因湿气侵扰而变得“有气无力”,此时想要给疲乏的脏器“提提神”,同样可以通过食用常见的鲜材达到目的。对此,刘壹錞建议,适时选择吃些甘味食物,如葡萄、甘蔗、桃子、荔枝、红枣、香蕉、马铃薯、山药、莲藕、红薯等,这些食物不仅能够唤醒脾脏,还会起到补血养气之效。或是适当吃些酸味食物,如李子、山楂、菠萝、猕猴桃、柠檬、草莓、酸枣等,这些食物有利于开胃,有助于敛汗、止泻及祛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同时,夏季还可适当吃些如辣椒、生姜、葱、蒜等天然的辣味食物,对此,刘壹錞解释,这是因为摄入辣味食物,可驱散体内堆积的寒气,对于一些平日里喜欢吃冷饮且久待在空调房中的人来说,适量吃些辣味食物,会利于帮助身体平衡寒热。尤其是在多雨的夏季,辣味食物的摄取还会有助于将体内多余的湿气驱除出去,起到祛湿的效果。此外,中医上认为,咸味与肾气相通,通过补肾水来调剂心火,能使心火不易亢盛,因此朱琦建议,在夏季,不妨也选择一些带有咸味的鲜材来食用,如海带、海藻、紫菜、海参、海虾、海蟹等,在仲夏时节将之拿来烹煮成菜品食用,既能够补充人体所失盐分,同时还能增补人体所需的营养。
烹饪要清淡 食材得丰富
“受高温天气的影响,不少人会感觉食欲减退、胃口不佳,此时所烹食材宜选鲜材,烹法也应清淡一些,多以炖粥、煲汤的方式为主。”主治中医师张锦彬认为,由于进入仲夏之后,气温较高,湿度不低,加上白昼时间较长,各种因素相加会对人们的食欲、体力等带来冲击,随之产生胃口不佳、疲倦乏力等不适感,此时借助食物帮助身体恢复“精神”,除了煮粥食用之外,也可适当吃一些含水量较多的流质食物,如羹、汁、茶等。
虽烹法上要清淡,但在朱琦看来,在夏日里要想让餐食的补身功效不会被削弱,亦可借助食材混搭的方式来让餐食的食效更增一筹。在烹炖一些带有苦味且具有消暑功能的蔬菜时,如苦瓜、苦笋、苦菜、莲蓬、莲子心、苦杏仁等,就可以混搭加入一些带有油脂的肉材,如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牛排骨等,用它们与苦味食材相搭炖汤或烹粥,不仅能让烹出的餐食吃起来不会过于苦涩或油腻,且能同时兼有增加食欲的功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外,朱琦建议,在夏季烹食时,还可以根据身体所需,通过添加一些带有药效的食材对“症”而食。如夏季出汗较多且有感身体疲乏无力时,就选择麦冬这一药材,或是搭配百合、红糖来炖煮甜汤,又或是与党参、五味子等一起炖制咸汤,两种口味的药膳汤品,都有助于缓解因大量出汗后出现的疲劳感,并能对消除夏困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果是受到夏热侵扰而产生脾虚之症,朱琦说,此时可以选择茯苓、白术两种药材,用之搭配生姜、桂圆、山药一起炖汤,这样做出的药膳,具有较好的养护脾胃之效。若是受暑热影响而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时,也可以选择薏仁这一药材,用之搭配山药、荸荠、大枣、冰糖来同炖制汤或烹粥,食用后不仅能起到开胃醒脾的作用,还能兼具有生津止渴、益气利湿的食用功效。另外,当身体出现湿气难以排解的状况时,亦可通过选用黄芪、党参这两种药材,用之搭配薏仁、粳米、白扁豆、红枣等食材一起来炖煮汤粥,在饮用后,是能起到利水渗湿、清热去燥、健脾补气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