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中时,由于学校宿舍紧张,有不少同学住外宿。读高三时,为了有一个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我加入了外宿的行列。
高三上学期,我租在学校对面的一栋三层楼里,楼房很新,舍友十几人,是老乡或同学,住在一起,其乐融融。然而学习的气氛不够浓,于是我想换个地方租住。
高三下学期,我和同学租住在学校的大操场下的一栋两层的黑瓦房里。房东已经搬到离这老房子不远的新房子里了,但每天管着我们的伙食。刚开始时,我住在楼下的边房,房子阴暗、潮湿。八十几岁的老房东偶尔会找我们谈心,他是个老兵,经历过生活巨大变化的他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老房东的这些话,让我们这些从山区来县城读书的孩子触动很大,也成为我们求学路上的一股力量。
一楼的房间太暗了,为了能更好地复习,我搬到二楼的南阁。南阁不大,约六七平方米,靠着两边的墙摆下两张单人床后仅余一人过的通道,但门窗相对开着,通透、明亮、安静。窗外即是老房子下落的板顶,为了晾晒方便,没有盖瓦片,而是铺上了石子,抹上了水泥,形成一块灰白的谷埕,埕边是一堵墙,墙边摆着几个破瓦缸、破脸盆、破水桶等,变废为宝,在这些缸缸盆盆上种了桂花、修竹、野兰。小鸟经常光顾,时而在灰埕上跳跳、啄啄,时而飞到窗台,时而飞上桂树,时而站在黑瓦上,抬着头,看看我们,又看看远方,一副有“鸿鹄之志”的样子。
窗外的环境洁净、敞亮又清雅,我们在窗前架起一块大木板作为书架和书桌。午后或傍晚,往书桌前一坐,听着窗外远远传来孟庭苇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心情愉悦。也许是我读文科的缘故,敏感而固执地认为窗外蓄满了诗情画意。夕阳照在窗前的灰白水泥埕上,反射到窗里,窗口的光线明亮而柔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文境中;看着桂树修竹在夕阳中泛着道道青光,微风牵引着舞动的青枝绿叶在灰埕上隔空作画,画面淡雅飘逸,这些景象,又让人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的意境里。夕阳落山,夜幕降临,光影散尽,然而诗意未尽。老房东提着水壶给花草浇水,他的小孙女拿着剪刀为花草修枝裁叶,又让人响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栖居,特别是他们抬头向窗口一笑,慈祥而温暖。
晚上,室内灯光皎皎,窗外一片模糊,兰桂之香随风轻送,似有若无,其清新幽香犹如置身新雨后、月光下的秋山,聆听泠泠作响的清泉,润心润肺。那沙沙作响的枝叶,又似安静的夜自习教室中喁喁私语的同学,调皮又亲切。在这“色香味”俱全的“诗窗”下直至深夜,窗外依旧飘来孟庭苇甜美的歌声“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枕着这朵柔软的云在南阁入梦吧!梦醒后,又是一个蓄满诗情画意的温书迎考的日子。
那段日子弥足珍贵。在许多人看来平常普通、狭小局促的楼阁,在许多人看来司空见惯的农家草木,我读出了诗意,发现了美。而这种美消解了我考前紧张复习的烦躁与疲劳,激起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励我不断战胜困难,顺利通过了高考。
六月,迎考。祈愿在考场的你们都可以成为宠儿,一偿宿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