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海蛎饼、一碗扁食汤,看似简单的搭配,却承载了我整个童年的味蕾,特别是母亲亲手炸制的海蛎饼。
海蛎饼是福建多地独具风味的名小吃。上世纪90年代,父亲在老家镇上经营一家饭店,每天到店吃饭的商客络绎不绝,选材、切菜、配料、烹饪,父亲都用心做好每一道菜。母亲则承担挑水、洗菜、端盘、送餐的杂活,小饭馆经营得有声有色。后来,爷爷腾出时间到店帮忙,母亲就在店门口架起了海蛎饼摊,一来添道特色美食,二来也给家里多带一份收入。
在父亲的指导张罗下,母亲的海蛎饼摊紧锣密鼓地开张了。父亲有条不紊地生炭、烧火、架锅、热勺,母亲则认真地调配浆料和食材,地瓜粉、豆腐、青蒜加水混合拌匀,白糖、酱油和五香粉加入海蛎、瘦肉腌制备用,等客人一到就开工制作。炸饼时,母亲端坐在油锅前,左手扶花形长铁饼勺,右手舀勺浆料平铺在饼匙上,加海蛎、添猪肉,再铺上薄浆放入油锅一炸,状如梅花的海蛎饼便制成了。刚出炉的海蛎饼鲜香扑鼻、外酥内嫩、色泽金黄,再配上一碗扁食汤或大肠炝,老食客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海蛎饼生意红火后,母亲游说了还在工厂做工的小姨到店帮忙。小姨无法抵抗油烟扑面的日常,主动挑起走街串巷售卖海蛎饼的重任,母亲则周而复始地坚守在摊位前油炸制饼。一个五毛钱,从上午九点到临近中午,每天三四个小时的售卖,总能把百来个海蛎饼兜售精光。
那时的我还未上学,每天只懂跟弟弟在店里嬉戏打闹。忙碌间,母亲会将下锅前几个“不成形”的海蛎饼递给我和弟弟品尝,别看造型“奇特”无比,饼内裹着的海蛎和瘦肉却是超大分量。我和弟弟馋得不行,还要蘸上酱醋搭配着吃,母亲说我们“人小嘴刁”。
几年后,饭店重新开张,母亲舍弃海蛎饼摊专心做起了副厨,烹饪起莆仙卤面、炝蛏溜、海蛎煎、卤猪蹄等家乡美食,店里生意也红火如初,我却总不忘母亲“独特”的海蛎饼味道。
一日,母亲听闻老街新开了家海蛎饼铺,便上街买来数个予我们解馋,吃过后却觉得不及母亲自制的味香。在我们姐弟仨强烈攻势下,母亲又耐心炸起了海蛎饼。
有一次远居上海的堂哥首次带女友到家中做客,母亲盛情招待。围裙还来不及摘卸,就快速奔向市场精挑细选起食材,洗切配菜后,又从柜中翻出存封许久的饼勺,冲洗擦干便烧锅、热油、开炸起来。那天,母亲认真地做着舀浆制饼的动作,一个个鲜香酥脆的海蛎饼被我们送入口中。儿时的味蕾记忆不断涌现,我嬉闹地跟母亲调侃不公,母亲则笑着说等我带回另一半,也定再为我炸制一次。
参加工作后,忙碌的时间越来越多,母亲唤我们回家也常以海蛎饼为诱。当我们姐弟仨带回另一半时,母亲真为我们架起了海蛎饼锅,她说要炸制“超级”海蛎饼予我们品尝,超量的鲜海蛎、瘦猪肉和特调的鲍鱼片,一个个大而饱满的海蛎饼在母亲的调配下实现了“超级”蜕变。
也曾探访过许多名街古巷,品尝到各式风味独特的海蛎饼,但总未能吃进我的心坎上。后来才知,我想念的不仅是家乡的味道,更是承载着母亲至情至深的恒久爱意。想来,吃上一口母亲特制的家乡美食,是件多么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