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批高校新生将收到录取通知书。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在录取通知书的设计、制作上下功夫,诸如推出3D录取通知书、“宝石”录取通知书等创意录取通知书,向着拼颜值、拼奢华一路狂奔。对此,您怎么看?
盲目攀比 本末倒置
紫水晶:各大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动点脑子、加些美感,让其变得更加多样而具有纪念意义,是值得称道的创新之举。但物极必反,过于奢华的录取通知书,不仅会造成铺张浪费,也助长了盲目攀比的风气。凡事过犹不及,录取通知书做得再奢华,也不过是一纸证明而已,切不可成为高校“内卷”的牺牲品。
寒江雪:高校的品牌意识和竞争力,不是花在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拓展上,而是花在录取通知书的创意上,是否有本末倒置之虞?高等学校本身的任务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在培养人才与专业教研拓展上。大众评判一所高校的成就和功绩时,往往注重的是该校为社会、国家培养出多少有贡献的人才,以及能否推动社会进步,却罕有记述该校设计制作了什么惊为天人的录取通知书,花式录取通知书之风不可助长。
仙水忍:花式录取通知书体现了各大高校的用心,这点无可厚非。只是这种创意之举,不应当建立在浪费的基础上。一张单纯的录取通知书,却不断玩出新境界,创意的背后伴随着制作成本的无限提升,完全没有必要。录取只是一种形式,代表着莘莘学子大学之路的开启,因此通知书的象征意义远大于收藏意义。各大高校与其在录取通知书上煞费苦心相互比拼,倒不如在培养学生成材上多费心思。
多点创意 未尝不可
徐振宇:如今高校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从录取通知书开始比拼,有何不可?毕竟,这也是展示高校自身特色的一种途径。一些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无不展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与厚重的历史底蕴。可见,一份创意十足的录取通知书既可以显现高校的态度和用心,也可以让考生感受到温度和分量。而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起,高校与学子就拉近了距离,成为“一家人”!
吴玲: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样式,通过创新思维注入文化的内涵,契合了当今人们的多元文化需求,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别具一格的形式,征服人心的同时,也注入人性化的元素,这样的录取通知书既能展示自身形象,也起着很好的自我宣传的广告效应,不仅具有通知价值,而且具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
秋泉:录取通知书变得新颖,是为了迎合当下年轻学子的心理需求。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录取通知书也不可能永远是老面孔。创意录取通知书,虽然成本花费多一点,却能令人赏心悦目。简朴与奢华,不是非此即彼互相对立的问题,在需求多元化的当下,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多下点功夫,无可厚非!
求同存异 包容待之
泥河牧歌:近年来,高校录取通知书在拼颜值、拼奢华上一路狂奔,唯独少了书香之地应有的朴实无华。说什么大学品牌也好、拿出来显摆有面子也罢,无非是把浮躁之气包装在了录取通知书上,并潜移默化地向全社会传播开来。颜值代表不了内涵、面子不能说明里子。奢华录取通知书问题,不仅值得探讨,更值得深思!
张全林:花式录取通知书超越了其基本功能,不仅造成浪费,也助长了过度营销的浮躁之风。随着通信条件的改善,发放录取通知书完全可以采取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的方式,再由学生自行下载。学生去大学报到,也不必持录取通知书,凭身份证就可以完成相关手续,这才符合绿色低碳、无纸化的发展趋势。让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归本源,才符合普遍的大学精神。
不知潇湘在何处:形式多样化、设计感十足的录取通知书确实很好地迎合了学生们的心理,并增加了新生对大学的归属感,拉近了学校与新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还具体地展现了高校的特色与理念。实际上,录取通知书的改变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不仅如此,它还是高校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细节。所以,对于这些创意十足的录取通知书,我们应该接纳和包容,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去看待。
下期话题
“萌萌哒”“吓死宝宝了”……如今在日常交流中,经常能听到一些人随口说出这样的“萌言萌语”。有人认为,虚拟空间中充满稚嫩气的语言,可以消除人际交往中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也有人认为,幼稚化语言的过度使用会弱化人们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下期茶座,邀您聊聊“萌言萌语”这个话题,您可在“温陵茶座”新浪微博留言,也可加入QQ群299935398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