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评论·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7月18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自嘲别当真,愚昧别当宝
□陈一彬

近日,“小镇做题家”一词火爆网络。起因是,《中国新闻周刊》的主编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也仍然考不上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

“小镇做题家”一词,原本是大城市中出身村镇年轻人的一种自嘲。他们往往来自十八线小城市、小县城,因为不错的成绩,考入名校。他们做了很多的努力,吃了很多的苦,走了很远的路,才学有所成,留在了大城市中,成家立业,成为大城市中默默辛劳的螺丝钉。此时,他们对于过往,以“小镇做题家”自谦。

“小镇做题家”,差可比拟古代的“田舍读书郎”。诗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盛唐的生机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田舍读书郎”的选才用才格局。从田舍郎到天子门生,二者的和谐统一与“可转化性”,打破了阶层固化,推动了社会发展。这其中,承载着漫漫时光中,无数国人的人生期许和努力奋斗。这其中,也承载了王朝的兴盛与风流,承载了万邦来朝、四海升平的历史面貌。唐朝不少宰相出身寒门,有些年间的进士榜,甚至出现“三十三人皆取寒素”的情况。人们尊敬“田舍读书郎”,喜爱“田舍读书郎”,更尊敬和推崇实实在在考出来的“田舍读书郎”。你要不是正儿八经的“考出来”的,而是通过其他途径为官的,不仅天花板有限,而且还要被人看不起。

可现在,有些人竟然把人家的自嘲当真了,瞧不起“田舍读书郎”,瞧不起“小镇做题家”。嘲讽寒窗苦读,嘲讽努力奋进。充满了对那些“努力考上大学走出乡镇的人”的优越感。不知道这是谁给的勇气?

这种嘲讽的潜台词是读书无用论。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人就出生在罗马。嘲讽那些一心努力上进、奋斗不止最后到达罗马的人,潜台词自然是吹捧那些口衔着金汤匙出生,有背景、有金钱、有权势的人了。这种对寒门学子的轻蔑,对个体努力奋斗的藐视,显然是一种极端错误的价值观。是的,有些人不用怎么努力,就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和优渥的生活。某个前首富曾说,给了儿子10个亿创业:“第一次给5个亿,失败了怎么办?那就再给5个亿。还是失败了怎么办?那只好回家继承几百亿家业咯。”但对这个故事,人们往往崇拜错了对象,人们应该崇拜的是这位奋斗的“爸爸”,而不是这位“儿子”。人们应当推崇的是,用自己的双手扼住命运的咽喉,用个体的努力扼住命运的咽喉,而不是用爸爸的金钱扼住命运的咽喉。

这种嘲讽的实质恰恰是愚昧。这位主编以为,“小镇做题家”的尽头,也就是一个“带来安全感的编制”。殊不知,编制之内,“核物理女王”吴健雄,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电工程施工专家谭靖夷,为根瘤菌研究和无人机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和赵煦……多少院士,都曾经是“小镇做题家”;编制之外,多少“小镇做题家”早就成了创业领袖、企业精英,众所周知的雷军、刘强东,也都曾经是“小镇做题家”。

知识就是力量。时代越发展,知识越重要。“小镇做题家”,实质上只是自谦的知识精英,他们用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用知识的力量改变了城市,推动了社会发展。这几十年来,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城市的成熟、城市群的初具规模,都离不开这一群“小镇做题家”。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目前各大城市都在竭尽全力地招徕“小镇做题家”。已经有多个城市出台本科毕业生直接落户政策。前几天上海也明确提出,在沪各高校及其他地区“双一流”高校、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可落户。当有些人还在瞧不起“小镇做题家”的时候,有些城市已经当宝贝在抢了。

3 上一篇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版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观点
   04版:都市·民生
   05版:都市·社区
   06版:经济·资讯
   07版:经济·财富
   08版:经济·智汇
   09版:热线新闻
   10版:地方新闻
   11版:地方新闻
   12版:健 康
   13版:清源/刺桐红
   14版:文 体
   15版:军事
   16版:看天下
花式录取通知书
老人“甘心被骗”
警示双重补缺
防溺水,一堂安全必修课
多彩暑假
骑手“高温津贴”
应具有普惠性
自嘲别当真,愚昧别当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