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常有人去海边游玩时因不熟悉潮汐规律而身陷险境,也有不少人选择到江河、池塘等水域游“野泳”去暑,从而造成溺水事故。据本报报道,仅10日下午我市就发生三起险情:中心市区笋江桥下一对父子游泳时不慎溺水、惠安崇武海边5人游玩被困礁石、晋江龙湖海边母子3人被困海中。相关部门提醒,“借水消暑”亦需绷紧安全这根弦。
每到夏季,防溺水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会成为社会热点,加之暑期来临,儿童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也使防溺水问题让人备感忧心。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亡人数的56.04%,其中14岁以下的占比高达56.58%。为防止溺水事故,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程度与宣传力度不可谓不高,为何还是难以消除这一安全隐患,乃至一再酿成悲剧呢?
细思原因,与现实生活中部分人对安全教育的熟视无睹难脱干系。对于成年人而言,盲目自信与侥幸心理常是造成溺水事故的主要原因。仅以中心市区笋江桥下这一溺水事故的多发地为例,该流域暗流与漩涡集中,对于不熟悉水性的人来说是危机四伏,却几乎每年都有人罔顾前车之鉴以身试险;而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儿童来说,缺乏足够的自律能力与家长监管缺失,则是造成诸多溺水悲剧的肇因。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女,往往成为预防溺水事故的一大短板。面对这一久治不愈的事故顽疾,部门加强日常巡查并配足警示标志、社会进行多方宣传、家庭负起监管责任是大多数人能想到的常规路径,但要真正治标治本,拧紧安全意识这颗螺丝钉无疑才是重中之重。
本月8日发生的一起新闻就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江西东乡的一名小男孩因三个小伙伴不听劝阻在水库游泳,便向消防员求助,最终制止了这一危险行为,也避免了一起悲剧的发生。这一新闻告诉我们,“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绝不是一句空话,而要织密预防溺水事故这张安全网,这也是成本最低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要真正让孩子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了学校的日常教育与家长的耐心劝诫外,通过动画片、短视频,甚至益智游戏等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教,才能让“防范溺水,珍爱生命”的理念深植于心,进而从根本上筑牢安全屏障。
此外,不断借助各种手段、创新形式预防溺水事故发生,也是安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方面我市也有不少值得称道的做法,比如惠安县日前就在全县投放了2000根溺水救援杆,以实际行动构筑起水域安全网,而在台商投资区龟山湾的海滩上,志愿者摆出24个“摊位”向游客科普急救技能,让安全教育更加接地气……凡事必作于细,说到底,也只有在理念上不断创新在细节上持续用心,才能真正构筑起平安的社会防线,守护好民众的生命安全。
一个溺水者背后维系的往往就是一个家庭。因此,面对溺水事故,只有用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去挽回万分之一的可能,才能为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夯实最牢固的根基。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无法重来。即使预防溺水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们也有必要让它常谈常新。就此而言,让安全教育成为一堂全民的必修课,生命至上这一文明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也才能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