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刺桐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7月20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忘不掉的酱香味
□周国利

晋江沿海的气候潮湿多变,我肠胃不好,常备老姜,切小半碗姜末,热油炝上黄豆酱,倒入姜末炒香,早午饭时拿出来配饭吃几口,姜的辛辣,拌着酱的咸香,从嘴里到腹中,马上都充满了暖暖的、熟悉的开胃又开心的味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太行山家乡的老一辈人,离开了自家做的豆酱,恐怕很难烹饪出地道的家乡饭菜来。那时,粮油肉菜全是供应制,家家缺油少肉,玉米杂粮为主,大米白面很少见到。偶尔改善生活,炖锅烩菜,仅仅是舀一小勺菜籽油,加几勺家里的豆酱炝出香味,萝卜白菜粉条一大锅炖熟就很难得了。

面酱、豆瓣酱成为家乡家家户户、夏季秋冬生活的必备调味品。在我记忆里,年年三伏天母亲都会亲手制作豆瓣酱和面酱。煮熟黄豆,拌一些面粉,一块块拍成饼,烈日下暴晒。然后收起来,育出霉菌,把饼掰碎,装入几个黑色的土坛里,撒上大把的食盐。为增鲜、缓和咸味,切一个熟透的西瓜,揉碎了瓤,煮一些花椒大料水,一起倒入坛里拌匀。慢慢发酵,三个月后便油亮发黑、汤汁黏稠、味道厚重、酱香浓郁,全家人一年吃的豆瓣酱就备足了。家庭自制的豆瓣酱过程基本相同,但用料却有差别,可以额外加花生米、辣椒,甚至萝卜、芹菜、梨,所以各家做出酱的口味都不尽相同。由于用料丰富,口感多样,我们常常拿豆瓣酱直接拌面条、配馒头、夹烧饼吃。

有了豆酱,一天三顿做起饭来都不愁。早晚哪怕是白菜、萝卜,豆酱炝一下锅,味道由寡淡变得醇厚;中午做炸酱面,豆角、辣椒、包菜、土豆、豆腐,用豆酱炸一下,做出来浇面的卤汁,咸香诱人。节假日偶尔改善生活,再炒个鸡蛋,或者加一勺猪肉汤,一个人要多吃一大碗。家常便饭,常常是玉米面或红薯面蒸糕、煎薄饼,配稀粥、凉拌黄瓜、蒜汁茄子,但只要端一小碗豆酱蘸着、拌着吃,菜的新鲜清香与豆酱的浓烈刺激就会激发出来,令人胃口大开。

父亲一辈子习惯了母亲自制的豆瓣酱。吃馒头会夹一勺,吃面条即使已经浇过卤汁,他也会再挑一筷子豆瓣酱加在碗里。年纪大了,我们不想让他吃得太咸,饭菜调的口味稍稍清淡点,他发觉马上就提醒:没有放豆酱吧?这么寡淡。

我和弟弟上世纪80年代上高中住校,每星期回家一次。除了带一挎包的烧饼,就是两玻璃瓶的豆酱。每天舍不得买食堂的炒菜,只要一碗稀粥,拿出一个烧饼配着豆酱,时而加一根大葱或蒜苗,蘸着豆酱,便吃出了家的味道。

后来,我们上学、工作,离开了家乡,母亲生前总是嫌买回来的豆酱、面酱配料不足、不够味,七十多岁时还常常夏天亲自动手做豆瓣酱,加了很多花生、黄豆、虾皮,只等儿女们回家时,装上几小罐,让我们带走。

时代变迁,随着老一辈的逐渐离去,传统的豆酱、面酱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如今,别说手工制作,就是厨房里如何用豆酱来烹调各种传统的菜肴,知道的人都少之又少了。

可是不管怎么样,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自家制作豆酱的味道,却深深地留在肠胃,融入了血液,刻在了心里,抹不去、忘不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闻
   02版:时政·关注
   03版:评论·民声
   04版:都市·社区
   05版:都市·社区
   06版:经济·资讯
   07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要闻
   08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综合·民生
   09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经济·资讯
   10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文体·副刊
   11版:经济·财富
   12版:地方新闻
   13版:热线新闻
   14版:理 论
   15版:刺桐红
   16版:综合新闻
五峰岩的传说
乡村名片 和林村
忘不掉的酱香味
收获花生
倾听蛙鸣
从一场雨开始
乡村文化记忆
每日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