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清源·刺桐红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2年7月27日 星期  
返回泉州网
数字报首页
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4 缩小6 默认2       
让“世界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
□陈金土

又是“热情高涨”的火热季节,“泉州申遗”成功已经“周岁”了。

去年7月25日下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世界遗产总数由此增至56项。夙愿得偿的泉州人喜出望外,在线上或线下奔走相告。之后,我有幸作为嘉宾,通过电波与听友分享了泉州22个世遗点的前世今生——从行政机构、社会风俗、交通枢纽、生产商贸等方面,对家乡的风物人情作了一次叙说和回顾。

时光倒流,我想起了2016年秋的泉州,晴明清爽。二姨母又一次从几千里外回归故乡。上个世纪60年代,在泉州读高中的她考入一所高校。毕业时,校长挽留她读研究生,她婉言谢绝了,她想早点参加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她是典型的“理工女”,此后辗转多地从事操作性非常强的工作,尽管去过不少地方,却未曾认真游赏过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带着二姨母、舅父母还有母亲,走访了泉州的一些著名景点。家乡的山河对她而言,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很多地方二姨母只是闻其名,但并未去过。

“山中无石不刻字”的九日山,整葺一新、“天下无桥长此桥”的五里桥,依然宁静肃穆的灵山圣墓和丁氏回族祖墓群等,就如初生的“乡土人文”,进入了二姨母的文化世界。一趟下来,她由衷地赞叹:“咱们泉州这个‘小’地方,其实还是很有看头的!”返程后的二姨母,经常会发给我一些与泉州有关的人、有关的事咨询。家乡的山河文化,随着亲人的足迹,真真切切地走进了他们生活的远方。

时光倒流,我想起了泉州府文庙。

每一年的开学季,“开笔仪式”“分赠红蛋”“行拜师礼”有序举行,家长带着莘莘学子前来行礼如仪;每一年的孔子圣诞,四方贤达肃立于府文庙的月台,馨花鲜果敬献尊前,传统的八佾舞虔诚地绕埕缓缓而行,闽南味的古诗吟唱回响在大成殿的上空;国内大咖云集,或将论述衍化成专著,或设论坛于府学;庙内馆展不断,将“专门”的知识系统化、图片化、实物化,让远地来客或本土游客都能心有所得。

我想,泉州府文庙等22个世遗点是一种“实体”存在,也是一种“实力”体现。但在实体和实力之上,更应有更多活态存在。这是世界遗产在“本地”的长留长存,是继往,更是开来。

申遗是保护城市文化的一种手段,更是一次建设性的展示和有价值的提升,是刺桐城走向世界的新开始,也增加了世界与泉州进入再认识、再鉴赏、再携手的互动频率。我们泉州人对此,更应该有种“燕归来”的应对。

多方位、多渠道地传播,让“世界遗产”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为市民打开一个认识乡土、反观自我的世界。世界遗产是世界的,她来自浩渺苍茫的世界,必将还会存在于千秋万古的天地之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3 缩小5 默认1       
   01版:要 闻
   02版:时政·要闻
   03版:评论·民声
   04版:都市·民生
   05版:都市·社区
   06版:专版
   07版:台商投资区·要闻
   08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综合·民生
   09版:今日台商投资区 经济·资讯
   10版:台商投资区 文体·副刊
   11版:经济·资讯
   12版:经济·财富
   13版:地方新闻
   14版:热线新闻
   15版:清源·刺桐红
   16版:综合新闻
顶厝下厝阮的厝
海蛏浸醋
乡村名片 新联村
在草庵 站成一棵油柑树
每日佳句
让“世界遗产”飞入寻常百姓家
乡村文化记忆
泉州通